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从除夕的阖家团圆到元宵的热闹花灯,每一天都有着独特的意义。正月初七也被称为 “人日节” ,这一天,不仅标志着春节假期的尾声,更是一个充满着许多的习俗。

其中最为流传的一句俗话便是“人日3不做,不富也安康”。那么,这“3不做”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正月初七人日节

人日节又称人胜节、人庆节等,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据古籍记载,女娲在创造万物时,按照特定的顺序,从正月初一开始,依次创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直到正月初七,才创造了人类,这一天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人类的起源和诞生。



在古代时候,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人们庆祝人日的习俗:“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金镂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登高赋诗。”

在古代时候,人日节有着丰富的庆祝活动,人们还会举行祭祀、登高、戴人胜等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人丁兴旺。



人日3不做

不迁居搬家

正月初七作为人类的诞辰日,是一个充满吉祥和喜庆的日子,在中国文化中,家庭稳定和和谐是一贯的价值观念,而迁居搬家往往意味着生活的变动,人们认为这一天迁居搬家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因此在正月初七这一天,人们会选择保持家庭的稳定和安宁,以此祈求一年的平安和幸福。



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正月初七正值春节假期结束之际,许多人刚刚从家乡返回工作岗位或学习地点。此时迁居搬家不仅会增加人们的负担,还可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避免在这一天迁居搬家,其实也是出于对生活节奏的考虑。



不打骂孩子

在人日这一天,很多地方都忌讳打骂孩子,这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而人日节作为人的生日,寓意着新的开始,此时打骂孩子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行为,同时也会破坏家庭的祥和氛围。



从文化心理角度来看,这一习俗体现了对孩子的关爱,希望孩子在充满爱与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在人日节这一天,家长们通常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不争吵生气

人日节讲究的是和和美美,家庭成员之间在这一天也要避免争吵生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因为争吵不仅会破坏家庭的和谐,还被视为不吉利的预兆。这种习俗倡导的是一种包容、理解、友善的家庭关系,也是希望让家人在相互关爱的氛围中开启新的一年。

在人日节,大家往往会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微笑和友善的态度对待家人,即使遇到矛盾也会选择心平气和地沟通解决。



写到最后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的演变,虽然部分古老的仪式活动不再像过去那样盛行,但其中蕴含的一些精神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延续。比如,现代人虽然不再像古人那样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但在人日节这一天,一家人会选择相聚在一起,共享美食,交流感情,传承着家庭和睦、关爱家人的传统美德。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