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家王朝,统治时间长达276年。有人认为作为一个汉族王朝,明朝的汉文学应该是非常繁荣,诗词歌赋、散文笔记、小说戏剧都是超越唐宋的存在,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那么明朝的文学发展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一,明朝是中国诗词的低谷,清朝中兴
中国的诗歌,从先秦开始出现,春秋有诗经,战国有楚辞,汉朝有乐府、魏晋有建安风骨和玄诗、田园诗,唐朝的诗歌达到了繁荣,宋朝诗词都十分繁荣。元朝,诗词衰微,但元曲异军突起,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第三座高峰。而到了明朝,诗、词、曲同时衰落,历史罕见。
先来说诗。得益于印刷术的普及,明朝留名的诗人数量仅次于清朝,诗篇数量也仅次于清朝。然而,明朝诗歌的质量总体很低。《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的序言中提到明朝诗歌“倒退”,重理智而轻感情,质量总体低下。龙榆生先生直言“明诗专尚摹拟,鲜能自立”,并批判明诗为“诗歌史上之一大厄运”。
明朝诗的主要特点是模拟剽窃严重、思想僵化、灵性缺失。明朝的诗人在创作时一味追求复古,模拟唐宋诗人的作品,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导致模拟出来的作品感情枯燥、千篇一律。其次,明朝诗作大多是“台阁体”。所谓台阁体就是现在的“老干部体”,这种诗基本是在官场应酬中产生的,其主要内容都是歌功颂德、迎来送往,都是官僚主义的产物,没什么文学价值。
他们的诗文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这种文风由于由统治者倡导,因此一时模仿成风,千篇一律成为流弊。——《中国文学史》
词方面,明朝的词几乎灭亡,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说“词至明而亡”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再振于清初”。《蕙风词话》:“词学衰于明代”;《中国韵文史》云“凌夷至于明代,而词几于歇绝矣!”元朝的词虽然也比较衰落,但也有元好问、萨都剌等大家,而明朝则一直衰落下去。况周颐《蕙风词话》指出:“明词专家少,粗浅、芜率之失多,诚不足当宋元之续”。有人评价“明代是一个令词在文坛颜面尽失的朝代”。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是否诗歌就衰落呢?答案是否定的。清朝的诗词都号称“中兴”。所谓“中兴”就是前代衰落了,到清代实现了复兴。清朝的诗词成就自然无法和唐宋相提并论,但既然可以评价为“中兴”,那自然要比明朝高出不少。
诗方面,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钱仲联称清诗“超明越元,抗衡唐宋”。严迪昌认为清诗可以“自领一队”,朱则杰更是谓清诗乃“中国诗歌史上第三座高峰”。蒋寅说:“如果将清诗汰剩五万首,其精美程度也许就不亚于唐诗。即使以绝对标准来衡量,从清诗中选五十家也不会输于唐人的。”蒋寅的评价的确夸张了,但也说明了请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词方面,其基本评价是不及宋词,但仅次于宋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提到清词“驾元明而上”;朱孝臧以为清词“独到之处,虽宋人也未必能企及”。清朝有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江春霖等比较出名的词人,以及王国维、况周颐、周济、陈廷焯等词学理论家。其中纳兰性德是宋朝之后中国最杰出的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可以说,清朝的词文学成就仅次于宋朝,但词理论研究是古代巅峰。
二,明朝是散文低谷,清朝中兴
中国古代的散文,先秦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秦汉有政治文论,六朝有辞赋和骈文。唐宋有古文复兴运动,出现了“唐宋大八家”,让中国古典散文达到了巅峰。但到了明代,散文也是突然衰落。《中国文学史》提到“继元代之后,诗歌、散文进一步衰微。它的标志就是再没有出现足以和唐、宋抗衡的伟大的、杰出的作家,再没有出现那种家喻户晓、流传百世的名篇。”
明代散文衰落的原因和诗词的衰落的原因是差不多的,一是明朝前期对工商业的打击太过于严厉,导致城市经济萧条;二,是官方推行文字狱、八股文,导致思想僵化;三是明朝官方大力倡导台阁体,导致诗文都变成了歌功颂德的工具。
而到了清代,散文又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局面,虽然和唐宋的差距很大,但是也堪称“中兴”。清朝产生了一个影响很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和姚鼐,该流派的散文“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三,明清戏曲繁荣,但清朝是戏曲巅峰
明代的文学,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地位的主要有两种,一是戏剧文学,二是小说。明朝的戏剧文学,出现了曲折的发展。明朝前期,工商业凋敝,戏剧文学几乎灭亡,“据现有文献,能确切地判断明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传奇作品极少”。明朝中期,戏剧开始复苏,有《精忠记》、《连环记》《千金记》等,但多以戏载道、教忠教孝、不免迂腐、缺乏新意。
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城市经济的重新活跃,戏曲也繁荣起来。明朝后期最著名的戏曲作家是汤显祖,其代表作为“临川四梦”。除此,明朝后期比较重要的作品还有《玉簪记》、《红梅记》、《东郭记》、《双烈记》等。总体而言,明朝的戏剧文学没有元朝发达,但总体也比较繁荣。
而清朝的戏曲文学,则比明朝更加繁荣,是继元朝之后的又一高峰。在康熙年间,清朝出现了两位重要的戏剧文学家,一位是洪升,另一位是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其代表作风别是《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也是中国昆曲鼎盛期最后的两座巅峰。其中《桃花扇》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是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巅峰,被誉为“冠绝千古”。
四,明清小说并列巅峰,但清朝是巅峰上的巅峰
明朝的小说,是明代最得意的文学成就。在长篇小说领域,明朝有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外加一部《金瓶梅》。在短篇小说领域,有《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仔细分析,明朝的小说创作也是一波三责。
明朝的小说繁荣是在元朝基础上进行的,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在元末明初创作,可以算是明朝的作品,也可以算是元朝的。而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由于城市经济凋敝,小说就突然衰落了。直到明朝后期,城市经济重新繁荣,小说也开始重新发展恢复。《金瓶梅》《西游记》《三言二拍》都是明后期的作品。
另外,明朝的小说还处于收集、整理阶段,尚未进入作者原创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修改,而且作者也并非一人,因此明朝的长篇小说基本找不出确切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等人都只是对原有的小说进行整编。《三言二拍》就更不是原创小说了,冯梦龙、凌濛初将唐宋以来的各种传奇、话本、故事进行了整理,汇编成套,也就是成为了“三言二拍”。既然明朝小说还未真正进入原创阶段,那自然算不上是巅峰。
小说真正的巅峰是清朝,“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历史教材的介绍
首先,是清朝小说进入了原创阶段,比如《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晚清四大讽刺小说都不是作者整理,而是原创的。第二,清朝小说的思想性高、文学性强。中国古代小说有六大分类,其中四大个门类的高峰是在清朝,分别是《红楼梦》为代表的情派小说;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小说;以《三侠五义》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拟古派小说。第三,清代小说敢于讽刺现实社会,出现了大批批判性的作品。早期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都具有很强的讽刺性,而后期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则直接对整个官场进行讽刺,被列为“四大谴责小说”。
综上所述,清朝的文学,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曲、小说都比明朝高出不少,是一个文学兴盛的朝代。中国文学界对清朝文学的评价基本是“集大成”。“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中国文学史概论》提到“清代文学是封建文学之集大成者,是古代文学最后辉煌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