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尤其是在春运、长假期间,电车的出行比例显著提升。但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长途驾驶的经济性和便利性依然备受争议。那么电动汽车与燃油车在1100公里的长途行驶中,究竟谁更省?近日,社交平台上多位车主晒出自己的出行账单,引发网友热议。
春节前夕,小杨从广州开电动汽车回江西老家,全程约1100公里,他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详细的充电账单。根据他的记录,他共充了5次电,每次补能约30-45分钟,累计充电费用为280元。如果是家用桩充电成本还能再低一些,但高速服务区的电费会稍微贵一点。
而与小杨同行的朋友老周,则驾驶燃油车完成了相同的行程。他的车是一辆1.5T燃油SUV,百公里油耗大约7.5L,全程加油费用大约为680元。对比之下小杨的电动汽车出行成本比老周低了400元左右。
除了成本许多人最关心的是充电是否会大幅增加行程时间。小杨表示他的电动汽车在高速上的续航大约在300公里左右,每次充电需花费30-45分钟。其实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上厕所、吃饭、休息了,真正等车充电的时间没有想象中那么久。
但老周却不太认同这一点,加油只需要5分钟,充电即便是30分钟,对赶时间的人来说依然不太友好。不过越来越多车主发现,如今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提升明显。
据统计截至2025年全国高速公路已建设充电桩3.5万个,98%的服务区已具备充电条件。相比几年前新能源车主抢桩的困境,如今补能焦虑有所缓解。
当然电动汽车的经济性也受温度影响。在寒冷地区电动汽车续航衰减问题仍然存在。春节期间车主王先生从北京开电动汽车回东北老家,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续航打了7折,原本可以跑350公里的电池,实际只能跑约250公里。这意味着他需要更频繁地充电,导致整体行程时间增加。
相比之下燃油车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较为稳定,油耗可能略有上升,但不会像电动汽车那样续航衰减明显。因此对于冬季长途出行,燃油车仍然有一定优势。
尽管燃油车在补能便利性、冬季稳定性上仍有优势,但电动汽车在经济性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家充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长途出行成本比燃油车低至少50%以上。
此外年轻一代对于充电的接受度更高。一位车主在社交平台表示,反正路上也需要休息,顺便充电没什么问题。而且不少新能源车主会提前规划充电路线,合理安排补能时间,使得充电不再成为旅途中的绊脚石。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与燃油车在1100公里的长途驾驶中各有优劣。对于追求经济性愿意接受充电模式的车主来说电动汽车无疑更省。但如果更看重补能便利性、行程时间,燃油车依然是更稳妥的选择。
不过随着新能源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充电速度的提升,电动汽车的长途体验正在逐步接近燃油车。今年春节一大批电动汽车车主顺利开回了家,或许未来几年长途自驾电比油省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