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朋友说,退休60岁养老金的计发月数139个月,已经使用好多年了,不会变一下吗?

确实有很多人对于139个月是怎么来的,不了解。有的人甚至觉得是养老金只能领139个月。

养老金计发月数的由来。

2005年,国家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了过去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统一120个月的计算模式。发布了新的个人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具体如下:


新的计发月数表是从40岁到70岁,都有不同的计发月数。一般是退休年龄越早,计发月数越大,计算出来的养老金水平就越低。这也算是一种晚退多得的率先实践。

如果4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233个月,一些人觉得养老金只能领不到60岁。如果是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养老金能领到近72岁。所以,很多人是挺迷惑的。

其实,我们制定计发月数最根本的目的是想让我们达到75岁时,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领取完毕。怎样实现的呢?其实只要我们把每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按照记账利率4%进行计算的话,就能够实现了。

像60岁退休,个人账户余额有7万元,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能领500元左右。第一年假设支出了6000元,这一年个人账户的均值计算4%的利息,实际剩余余额会有66680元。按照这样的每年计算利息的模式,差不多正好是15年左右的计算结果。

根据上面的数据假设,我们就推出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的公式: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指数公式,根据个人的退休年龄、人均预期寿命、记账利率综合计算而来。很多值使用的是四舍五入后的数值。比如说,人均预期寿命是2000年,城镇人口预期寿命75.21岁四舍五入落后是75岁。最终计算出来的计发月数也是四舍五入后的数值。


计发月数会怎样改变?如果仅就上面的数值改变来看的话,我们的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3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数字是78.6岁,但是通过近年来的统计普遍发现女性要比男性预期寿命长5年左右。而且国家公布的预期寿命仅仅是0岁新生儿的预期寿命,并不是说当年退休人员的预期寿命。预期寿命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近年来变化也是很大的。2016年记账利率高达8.31%,一直到2022年都在6%以上。而2023和2024年记账利率分别只有3.97%和2.62%了。


另外,从2025年1月起,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同时还将从2030年起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所以说原本的退休年龄计发月数确实已经不合时宜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修订完善有关计发月数。但如果直接修改数值的话,肯定会对不同时间退休人员养老金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相信有关新的制度会有更好的衔接措施,保障人们养老金的稳定。#养老金知识小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