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的 “话术陷阱”

一些公知精英对新中国历史的片面解读甚至歪曲。他们站在所谓 “客观” 的角度,用看似理性的话语,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描绘得充满瑕疵,让不少不明真相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真实的历史产生了误解。

他们用一些断章取义的故事、夸大其词的问题,试图掩盖新中国在各个历史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把新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挫折无限放大,引导大众走向对历史的错误认知。

这不禁让人深思,真实的新中国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那些被公知精英们 “隐藏” 的历史事实,又有着怎样的力量?



一、工业奠基:从无到有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可谓是一穷二白。在这样的困境下,新中国开启了艰难的工业建设之路。

毛泽东时代仅短短27年,中国人口却几乎增加了一倍,人均寿命还从37岁提高到了63岁。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伟大解放,中国的社会发展远超之前甚至之后时代,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大跃进时期,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急于求成的问题,但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果。全国上下一心,掀起了大办工业的热潮,众多工厂在各地拔地而起,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在钢铁领域,虽然钢产量存在部分质量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后续的工业建设积累了经验和基础 。

而三线建设更是一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工业布局调整。在 “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号召下,数百万建设者响应国家的号召,告别家乡,奔赴深山峡谷、大漠荒原,投身到三线建设中。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建立起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比如攀枝花钢铁基地,选址在金沙江边的狭隘空地,建设者们 “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靠人力把成千上万吨的大型器材设备和生活物资运过来,最终在深山峡谷中建成了被誉为 “象牙微雕” 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还首创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钒钛冶炼技术 。

还有成昆铁路,沿线地形险峻、地质复杂,被外国专家断定为 “筑路禁区”,但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开凿隧道 427 座,架设桥梁上千座,桥梁隧道竟占了全线总长的 40%,有些车站只能建造在桥梁上、隧道中,最终成功建成了这条钢铁大动脉。

正是通过大跃进和三线建设等一系列努力,新中国逐步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涵盖了钢铁、机械、化工、能源等多个重要领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农业变革:土地与水利的双重保障

农业,作为国家的根基,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农业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

在这场变革中,地主的土地被没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

农民们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

随后的人民公社时期,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人民公社的组织下,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和改造工作。农民们齐心协力,将荒地变为良田,增加了大量的耕地面积。据统计,1957 年全国耕地为 16.77 亿亩,截止 1980 年增长到 20.69 亿亩,新增耕地 3.92 亿亩 。



同时,人民公社还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水库的修建。至今还在保障农田旱涝保收的八万余座水库,对黄河、淮河千年河患的根本治理,几乎都是在大跃进时期修建完成的。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农民们靠着肩挑背扛,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八万余座水库,这些水库构成了庞大的水利灌溉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效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问题,使得许多地区实现了旱涝保收,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

这些水利设施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在为农业生产服务,成为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正是这些努力,为后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中国在农业领域逐步实现了从依赖自然到主动掌控的转变。



三、科技突破:自主创新的辉煌

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科技领域的突破堪称辉煌,彰显了中国人民自主创新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航天领域,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成功发射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的成功发射,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启了中国探索宇宙的新纪元。

此后,中国航天事业不断迈进,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北斗导航系统的全球组网到空间站的建设,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神舟系列飞船的一次次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的重大跨越 。

嫦娥工程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五号成功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为人类进一步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的样本和数据 。



核能领域同样成绩斐然。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1 年 9 月,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这些成就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改革开放后,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事业快速发展。1985 年,中国大陆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核电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

如今,中国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安全性能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国内外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钠冷快堆、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启动实施 。中国在核能领域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创新,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

医学领域,中国科学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 世纪 70 年代,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发现拯救了无数生命,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人类在探索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后续的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中国在医学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新药研发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 。



农业科技方面,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实现了水稻育种 “三系法” 和 “两系法” 突破,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单产比常规稻分别提升 20% 和 29% 。

2023 年,我国育成亩产超 1200 公斤的超级稻,再次刷新了杂交水稻单季亩产的世界纪录 。杂交水稻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为解决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在种质资源保护、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

没有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没有在毛泽东思想感召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和奉献牺牲,一代人流了两、三代人的血汗,干了两、三代人的艰巨事业,就不可能有今天遭到美国西方羡慕嫉妒恨,未来必将超越汉唐盛世的现代中国。

试问,毛泽东时代如此之多的创建和创造,为什么被公知精英换算成GDP就变成零了?这样做的人要么是没长脑子,要么就是别有用心!基本历史真相是:没有毛泽东时代那个1,之后时代或等于0。

人们往往轻信谣言,由于公知精英掌握话语权,让拿着放大镜“观察”毛泽东时代这“历史大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说法不绝于耳,便不知不觉相信了。而独立思考者必须提醒自己:只有与基本历史事实相符,而不相背的历史认识,才是正确的。



四、公知的 “套路” 与背后目的

公知精英们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歪曲新中国历史时,可谓是花样百出,手段层出不穷。

他们惯用的手法之一便是以偏概全,抓住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失误或困难,如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短缺,将其无限放大,试图让人们认为整个新中国历史都是充满苦难与失败的 。

那么,公知精英们如此不遗余力地歪曲新中国历史,其背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从根本上来说,他们是为了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在中国推行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