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
海沧区多个城中村处处洋溢着
喜庆祥和的氛围
留厦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
与本地居民共融共乐
一系列暖心活动不仅
传递着“家”的温暖
更折射出基层治理的创新成果
镜头1:渐美村
在渐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0余名流动儿童手持自制的“蛇年贺岁”挂饰和大红灯笼,用创意迎接新春。
村内开设的国学、闽南语、围棋及葫芦丝等课程,为孩子们打造了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
“我们以‘来了就是渐美人’为理念,通过融合学堂帮助外来家庭融入社区,让学习与生活无缝衔接。”
据渐美村妇联主席许月琼透露,村内常住人口近2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超80%,六年来持续举办的团圆饭活动更显温情——“爱心妈妈”们端出炸五香、蒸龙胆等地道闽南菜,让“年年有余”的祝福浸润异乡人的心田。
镜头2:新垵村
作为厦门最大的城中村之一,新垵村也精心组织了“暖心年夜饭”活动。1月27日,春节前夕的中午,新垵村共邀请了97位高龄、孤寡和独居老人,一同共享温馨年味。
考虑到村居中部分行动不便、生活特困的老人,新垵村两委主动将年夜饭送进老人家中,为他们带去暖心的祝福与亲切的问候。
活动当天,幸福院内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老人们陆续抵达现场,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满是对新年的期待与喜悦。村干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老人,为他们送上新春的美好祝福。
聚餐开始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饭菜,一边分享着生活琐事,畅谈新年愿望。幸福院还特别设置了唱歌环节,老人们积极参与,用歌声抒发对新年的美好期许,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镜头3:山边社区
大年初一,重修后的山边社区篮球场热闹非凡,一场新春友谊赛正火热上演。来自五个村的代表队同场竞技,观众席上喝彩声此起彼伏。“各村融合,保二争一!”社区居民林先生为场上队员大声加油。
赛事背后是社区治理的深层蝶变:社区环境整治与公共空间优化后,吸引了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此扎根。
台胞张德暐去年加入了山边社区的城中村治理改造工作,他向小海表示,“春节期间,把返乡的居民和我们这些留厦过年的新居民,聚在一起看篮球比赛、聊聊天,大家都觉得这种联络感情的方式挺不错的。”
“这里环境好、活动多,住了八年早成第二故乡!”贵州籍社区居民李先生感慨道。通过篮球赛等文体活动,新老居民情感交融,社区共建共治的活力持续迸发。
镜头4:石塘村
2025年开年,厦门石塘村的年味氛围直接拉满。村里妇联搞了波“硬核操作”——亲子活动上,家长带着娃一起DIY马赛克花瓶,场面堪比大型“人类幼崽驯服现场”。孩子们满场疯跑,爹妈边笑边拍照,朋友圈素材直接管够。
春节前,村里也没闲着。巾帼志愿队挨家挨户敲开“顶梁柱妈妈”的家门,送去慰问;消防宣传不含糊,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用灭火器。最绝的是手写春联活动,几位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大爷大妈们围成一圈挑福字,边唠嗑边感叹:“这手写的才有年味儿!”
年关的仪式感少不了人情味:留厦儿童家里多了“福爱妈妈”串门,困难群众收到慰问金,百岁老人的家也有村干部上门关怀,拎着米油上门唠嗑……村里阿婆笑着说:“这年啊,过得很温暖很舒坦!”
从融合学堂到年味大餐
从墨香春联到激情赛事
海沧城中村的年,没有高楼霓虹
但烟火气里裹着温度
妥妥的“限定版春节”!
长久以来,海沧区以精细化服务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环境提升、福利普惠、活动赋能,不仅让外来人员“留得下”,更让他们“过得好”。
新春的每一张笑脸,都是幸福生活的注脚;每一场活动,皆成基层善治的缩影。如今的海沧城中村,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篇章。
“点赞”“在看”“转发”
大伙儿互相提个醒~
一审:方锐
二审:王庆平
三审:庄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