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哈尔滨冰雪季,除了“南方小土豆”,还有年年创新、年年热的冰雕。从去年牙齿掉了又被“焊”上的“冰龙”,到今年给大家亿点点震撼的“冰雪辽宁舰”,再到“冰雕师日进千元”的热搜,关于冰雕的话题总能戳中网友的心巴。
冰雕师为何能“日进千元”?网友自己在家能否DIY冰雕?冰雕工具有何特殊性?带着这些问题,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了几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冰雕师,揭秘冰雕师的日常。
最高峰日薪一两万
从业人员依然紧缺
对黑龙江人来说,冰雕不是稀罕事儿:随处可见的大冰块,简易而锋利的刻刀,得天独厚的条件赋予了东北人精妙的冰雪技艺。
14岁开始参加冰雕大赛的陈荣欣在这条路上走了17年。此前,他因“焊接”了“冰龙”的龙牙被大众关注,后来,还在路边DIY冰玫瑰、仙女棒无偿赠送给游客,央视主持人也曾手持特制的“冰话筒”为其点赞。
路边的小冰雕深受游客喜爱
“我刚入行的时候,一两百块一天,后来手艺逐渐成熟,每天七八百,再到一两千,最高峰因为冰雕拍摄,一天能收入一两万。”陈荣欣在介绍冰雕师收入时说道。在他看来,行业高收入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从业人员少。
“制作冰雕的大多是园区、景区,量大、要求高。”陈荣欣以冰雪大世界举例,整个园区的冰雕系统有着详细分工:搬运、搭建、打磨,以及精细雕刻。而处于设计核心位置的就是“冰雕师”,据他推算,在上万名工程人员中,技术成熟的“冰雕师”不足百人。
陈荣欣制作冰雕
来自内蒙古的祁小敏,本科与研究生都学习雕塑专业,在大学期间开始接触冰雕,毕业后如愿成为冰雕师,参加过多次国内冰雪大赛。此前,他在国内多个比赛中获奖。他向记者证实了冰雕行业人员紧缺的说法。“冰雕师大多会通过参加大赛展示技艺,我们在全国性赛事遇到的选手基本都是这群人。”而谈及冰雕师的收入,他进行了补充,“纯做冰雕,收入和技术正相关,比如新人参与项目,可能就几百元一天,手艺好的师傅每天几千元很正常。”
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国际冰雪产业院院长郭忠良从业26年,据他介绍,20年前冰雕师日薪最高可达2000元,目前,国内顶尖冰雕师日薪依旧可观。“好的雕刻师,作品不仅还原度高,还需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比如雕刻一个人物,需要‘开脸’(脸部雕刻),负责这个部分的冰雕师技术很精湛,日薪也能开到七八千。”
郭忠良制作冰雕
郭忠良说,虽然依托于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以及社会人士的加入,冰雕行业人员在不断得到补充,但冰雪旺季来临时,冰雕师依旧紧缺。
学艺多年方可出师
环境艰险劝退很多人
对冰雕艺术来说,出师时间一般得以“年”为单位计算。
冰雕师达到什么技术才能“出师”?郭忠良、陈荣欣等人都提到了“薄、镂、透”。“薄”乃需要克服冰块易碎特性,将飘带、翅膀等特定造型做薄,达到轻盈效果,且冰块反光性强。“镂”则是冰块的镂空、中空部分,如飞龙大开的口腔,让冰雕造型更立体。“透”则是作品表面光滑、切面干净利索,缝隙和穿插结构好。最后,陈荣欣还补充了一点:“秀”,则是指造型优美、作品观赏性高。
一个在校学习三到四年冰雕技术的学生,毕业后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操,方可掌握成熟的冰雕技艺,独立完成高质量冰雕作品。
“现在已经有四季冰雕馆,以及开设在夏季的冰雕展,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实践的机会更多,对自己的提升也更快”。郭忠良说。
除了漫长的学艺过程,艰苦而危险的工作环境也劝退了很多人。
“我们在雕刻过程中,并不能穿得太厚,因为一直在动,容易出汗,太阳落山温度下降时,身上的汗可能就会结冰。”同时,雕刻大件作品时往往需要冰雕师爬上高空,长时间作业也提高了意外风险性。陈荣欣说。
除此之外,伤病也是冰雕师无法避免的困境。祁小敏今年32岁,他讲述了冰雕前辈们在夏天遇到的现实问题:“夏天只能在冷库里作业,冰雕师从室内的零下15℃到室外的二三十度,身体要抗住巨大温差。上了年纪后,伤病就找上来了。”
晶莹剔透的冰雕背后,实则是对从业人员耐心、技艺、胆量以及吃苦精神的考验。而能够耐住多年学艺寂寞,且经受住冰雪打磨的人,属实不多。
“我刚入行就只有几十块(一天),出于对冰雕行业的热爱,坚持走到今天。”郭忠良说。
自制冰块做冰雕?
全套工具最高可达10万元!
对于网络上,尤其是南方网友提出的“自制冰雕”想法,陈荣欣解释:“冰箱里冻成的冰充满气泡,透明度和颜色都不是很好。”
而冰雕师们用的冰块,源自松花江上取出的天然冰,无论硬度还是透明度都远高于自制冰块。“流动的水结冰后,它是透明的,在南方做冰雕时,为了让它达到透明状态,其中一种方法,让水在低温流动下结冰。”郭忠良介绍。
但这类方法经济成本高,并不适用于普通家庭。
而对于用冰需求量较大的北方来说,“存冰”则是更可行的方式:在冬季来临时,开采江中冰块,辅以保温、防晒、防水技术加以保存,待来年使用。
除了原料受限,冰雕的制作工具门道也很深,技术精湛的冰雕师,一般也是“工具改装达人”,要根据自己的下刀习惯,将工具改造得耐用、顺手。如切割的电锯、油锯,需要使用耐低温的润滑油,并且链条、导板都需要进行改装,以适应不同雕刻物体特性。而冰雕刀分大小不一,分类繁多,平刀、角刀、叉刀……除此之外,它们的造价并不低。据陈荣欣和祁小敏介绍,“定制版专业成套的冰雕工具,采用特殊的木料和金属,成本最高能超过10万块。”
但并不是所有的工具都需要走顶配路线。祁小敏说,入行的冰雕工具,三千元左右可配备。“但精雕细刻的部分,比如雕刻鼻尖和瞳孔的道具也并不一致,随着技艺的提升,冰雕操作难度会同步提升,对工具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关于冰雕工具,郭忠良又进行了其它介绍。“近十年开始才有工厂专门做工具销售,以前的老匠人的冰雕工具都是自己打造,甚至没有电动工具。”在郭忠良看来,冰雕工艺制主要看制作手法。
话说回来,网友们的好奇心也无可厚非:谁能拒绝美轮美奂的冰雕呢?
“我们冰雕师有一个很浪漫的说法,冰雕作品其实‘天做一半人做一半’,虽然能将它制作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当我们放下手中的工具,太阳和风依旧在塑造它。”在陈荣欣看来,冰雕就是一门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艺术,堆叠的冰块经过切割、开凿、雕刻,随着掉落的冰屑,线条与造型逐渐显现。阳光下的冰块经过北风的层层抚摸,变得愈加晶莹剔透。
晶莹剔透的冰雕
冰雕“花期”每年4个月
非冰雪季节要另谋生路
与季节性的冰雕一样,冰雕师的“工作花期”也集中在11月至次年的2月,在非冰雪季节,有的冰雕师会应邀去冷库中作业,亦或谋求其他营生。
2024年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分别达1.2万亿元、1.5万亿元。
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冰雕师目前的职称规范、从业保障以及人才短板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郭忠良是行业里的前辈,他在带队进行冰雕作业的同时,还在负责高校冰雕专业学生的培训。
相对年轻的陈荣欣,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团队,秋冬季节来临时,他会组织几十至上百人团队,承接冰雪工程,春夏季则和园区、景区对接设计。他团队的冰雕师普遍年轻,平均年龄35岁。
“我不是什么艺术家,就是个普通的热心市民,现在膝盖受伤,做不了大型冰雕,所以在街边‘摆摊’,做小冰雕供游客免费拍照打卡,希望他们喜欢。”陈荣欣说。
而正在内蒙古过年的祁小敏也刚结束家乡的冰雪项目。“冰雕不仅是我的爱好,我觉得它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希望能用这种方式为我们的文化发展做一点贡献。”
祈小敏制作冰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