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宁都会议召开,当时因为王明等人的错误方针,年轻的毛泽东被众人排挤,误解。
彼时,中国工农红军正面临着敌强我弱的严峻挑战,会议通过了一项激进的军事行动方针,要求红军采取进攻态势,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力图一举扭转战局。
当时,毛泽东并不同意这个方案,他认为,应该“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歼灭。可惜,当时,一些人太过激进,没有通过毛泽东的方案。
不仅如此,王明等人竟然还在会议当中,建议取消毛泽东的前线指挥权。当时,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人都不同意这个建议,并且竭力挽留毛泽东,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当时,刘伯承也赞成取消毛泽东的前线指挥权,就这样,毛泽东的领导职务被撤销,他被迫暂时离开前线,转而负责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
好在后来,刘伯承及时认识到毛泽东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并在遵义会议时,极力的支持毛泽东。
一条龙下凡
在后来的岁月里,毛泽东和刘伯承,成了感情深厚的战友,刘伯承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最终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还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在长征前夕,毛泽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
这应该是毛泽东从事革命以来,遇到了最无助的境遇了,他的身心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没有不是他以往贡献超凡,而且还担任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一职,并且在红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恐怕历史真的要就此改写了。
宁都会议之后,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立马就因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而吃了苦头,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红军遭受了惨重损失。革命火种险些被掐灭。博古在面对困境时,更是手足无措,举止失态,甚至拿起了手枪要自杀。
而李德等人,还试图推卸责任,把责任对到红二十二师师长周子昆的身上,还扬言要把此人绑起来军法处置。
后来,在最关键的时候,又是毛泽东及时出现,制止了这一切。并且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多年后,刘伯承回忆那段往事,他说,当时失败后,红军指战员们立马就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就是因为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他们已经无法再忍受错误指挥。
湘江战役后,部队中很多将领开始找上级沟通,希望能够改变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后来在遵义会议中,刘伯承和周恩来、王稼祥等人,坚定不移的支持毛泽东,最终确立了他的主导地位,随后,他带领红军在逆境中奋起,最终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拯救了革命。
刘伯承当时在宁都会议中投赞成票,也是情势所迫,他们没有上帝视角,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遵义会议后,毛主席也很信任刘伯承,毛主席曾说,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
1911年,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一位青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军之路,尽管周围亲朋好友多持反对意见,他还是怀揣着富国强兵的梦想,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洪流之中,他就是刘伯承。
次年二月,刘伯承凭借出色的表现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创办的将校学堂,深入学习了近代军事课程,并熟读《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川军第5师熊克武部,从司务长一步步晋升为连长。在参与四川讨袁之役失败后,他来到上海,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后来他重返四川,组建起一支400余人的队伍,成为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的重要力量。在攻打丰都县城的战斗中,他不幸右眼中弹致残,却为了不影响脑神经,强忍剧痛拒绝使用麻药,大家都赞叹他是“军神”,后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称为“一只眼的战神”。
此后,他相继参与了护法战争,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等战役。在这个期间,他结识了杨闇公,吴玉章等共产主义者,开始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6年,刘伯承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期间,他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成为中共党员在国民革命军中的首位军长。同年,他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并随后赴苏联深造军事。
学成归来后,他成了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一职,后来他被调到了中央苏区,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校长。
中国工农红军成立后,他成了总参谋长,和朱德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作战。
精谋巧计胜孙吴
1935年1月,刘伯承指挥先遣部队突破乌江天险,智取遵义城,成功摆脱了敌军主力的纠缠,为伤亡惨重,疲惫至极的中央红军赢得了一次宝贵的休整机会。
遵义会议后,红军来到了金沙江畔,面对前有滔滔大河,后有紧追不舍的敌军,毛泽东却丝毫不慌,他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
为了迷惑敌人,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红军巧妙地佯攻昆明,成功调动滇军,削弱了敌方江防的兵力。在夜色的掩护和当地农民的帮助下,红军部队悄无声息地分路向江边渡口进发。
渡江先遣队假扮成国民党军,日夜兼程,秘密接近敌人,为了确保军事行动的保密性,红军各部还采取了多种伪装和隐蔽方式,让敌人的侦查无从下手。
在人民群众的鼎力相助下,红军紧急寻找船只。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前后共找到了7只木船,并成功招募了30多位经验丰富的船工。
这些船工们是当时红军渡江的重要力量,他们“歇人不歇船”,按照大船60人,小船40人的标准运输。
原来要一个月才能达成的任务,他们只用了7天就完成了,最后,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成功跨越了天险金沙江,彻底将数十万国民党“追剿”大军甩在身后,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的阴谋。
刘伯承在这前后,还和毛泽东一起,只指挥参与了四渡赤水,二进遵义等战役,巧妙地引领红军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直插云南北部。
之后,刘伯承兼任红军先遣队司令,和聂荣臻一同率领部队挺进大凉山。不久后,刘伯承又指挥部队在安顺场成功强渡大渡河。
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面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刘伯承首先站出来,反对张国焘的分裂,面临张国焘的撤职威胁,他丝毫不动摇,和朱德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刘伯承临危受命,担任了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在太行山一带阻击日军。
当时,他率领的第129师创下了不少战争神话,比如夜袭阳明堡,七亘村设伏,长生口激战,神头岭伏击,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正太榆辽战役等。
日本投降后,刘伯承就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期间,他率部发起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歼灭北犯的国民党军近6万人。
内战烽火重燃后,刘伯承兼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在战场上屡建奇功。陇海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城战役,滑县战役、豫皖边战役等等著名战役,都是在他和邓小平的指挥下成功的。
1947年,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以雷霆之势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拉开了鲁西南战役的序幕,后来经过28天的激战,解放军歼灭了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6万多人。
后来在挺近大别山的壮举中,他们直插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经过10个多月的浴血奋战,他们歼敌30多万,解放县城100余座。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西南一带进行剿匪运动,后又进军西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之后,他又成为了院长,为国家培养人才。
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多年后,他又指挥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在军事上,他可以说是精谋巧计胜孙吴,在思想上,他是勤思善学的儒将,毛主席去世后,他甚至还以85岁的高龄,担任了军委副主席一职。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