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是一道必答题。

1月30日,“我们的春晚” 活动在重庆酉阳桃花源景区热闹开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积极响应成渝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携手四川非遗团队,跨越地域界限,共同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吸引上千名游客奔赴这场新春欢乐之约。


四川非遗团队带来精彩节目

中国 “春节” 成功申遗,迅速点燃了全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关注。由四川非遗表演团队带来的极具巴蜀特色的民俗技艺,与酉阳本地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擦出了别样的文化火花,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文化内涵,也加深了成渝两地人民的文化交流与情感纽带。

这只是“成渝文旅联动、共建双城经济”的一个缩影。

川渝两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三星堆、金沙遗址、大足石刻等一批世界级文化遗产。2022年5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出台,共同推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提出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紧接着,两地携手推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省域特色文旅品牌组合,如“宽(宽窄巷子)洪(洪崖洞)大量”“点石(大足石刻)成金(金沙遗址)”“资(资阳)足(大足)常乐”等,还联合发布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一大批知名景点串珠成线,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数据显示,仅2023年,有超过1亿人次川渝“互游”。2024年,川渝两地热门景区游人如织、持续升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