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期,继续来讲德系三号突击榴弹炮G型。
防护方面,该车长6.85米,宽2.95米,高2.16米,战斗全重为23.9吨;其车身前部装甲加厚到80毫米,战斗室前部也采用了80毫米一体式装甲。在正常交战距离下,能够抵御大部分同级别及以下火力的直接攻击,为乘员组和内部设备提供了较好的防护,但其侧身和后部装甲仍是30毫米,相对正面来说较为脆弱,是防御的薄弱环节。于是,部分车辆安装了侧裙板,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履带受到炮火和炸弹的袭;且后期型采用了猪头形护盾,进一步提高了火炮周围的防护性能;一些车辆还安装了防瓷涂装,可防备磁性武器的攻击,但1944年9月后,德军取消了这一生产工序。
机动方面,该车的最大前进速度41千米每小时,最大倒车速度8千米每小时。这样的速度使其能够在战场上较为灵活地转移阵地、躲避敌方攻击以及与步兵协同推进,但与一些轻型快速车辆相比,速度上不占优势。不过,它使用了加宽的400毫米全钢防滑履带,增强了在不同地形上的通过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泥泞、雪地等复杂地形条件下,能够更好地行驶,减少打滑和陷车的风险。同时,由于其履带式的设计和相对较轻的车身重量,转向较为灵活,在城市巷战或复杂地形的近距离作战中可以快速调整车身方向,使火炮迅速瞄准目标。
军备方面,该车装备了一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发射破甲弹时穿深可达115毫米,被冒风帽穿甲弹穿深为70毫米。大口径火炮对敌方的坦克、装甲车以及防御工事等都具有较强的破坏力,一旦击中目标能够造成可观的伤害。而除了破甲弹和被冒风帽穿甲弹外,还可以使用高爆弹等其他弹药,可对敌方的步兵集群、软目标和防御工事有很好的杀伤效果。然而,其射界相对较小,火炮的俯角只有-6°,这使得它在起伏度较大的地形作战中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在复杂地形中寻找良好的射击角度和隐蔽自己。此外,其火炮的精度在远距离射击时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乘员具备较好的射击技巧和经验。
总的来说,该车在防护、机动和火力方面达到了较好的平衡,没有明显的短板,能够适应多种战场环境和作战任务,且其车身低矮,不易被敌方发现和击中,增加了自身的生存能力。然而,其侧面和后部装甲较薄,容易被敌方从侧后方向攻击并击穿;其榴弹炮的装填速度较慢(约18秒),可能会错过射击机会,或者在面对敌方快速反击时无法及时进行二次射击;还有火炮精度和射击不足等,会使得它在一些复杂地形和远距离交战中难以发挥出最大的火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