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人才济济,但毛主席的能力实在太强了,比如:领导能力、战略能力、政治能力、军事能力、文学能力等等,毛主席都可以说是第一人,其他人很难和他争一争。唯独有一种能力例外,毛主席也认为周恩来总理应该是第一人,那就是谈判能力。
几乎我党所有重要的谈判场合,都是周总理出马,无一例外。西安事变的谈判、国共两党庐山谈判、重庆谈判、与国民党代表以及美国政府的南京谈判、抗美援朝的停战谈判等等,每一次谈判周总理都能取得好的结果,这主要是周总理强大的熟谙人心能力有关。
一、国共之争的谈判,周总理完全掌握老蒋的内心状态
国共之争,不仅仅是战场上见真章,谈判桌上也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对于老蒋的无理要求,周总理总是看透了老蒋的内心深处所想,并采取有理有据的策略应对。
针对老蒋的思想,周总理如此判断:蒋的思想基本上是限共防共,破坏统一战线,但目前的方针及形式上还讲团结,还主抗战,而且非常在意他的领袖位置以及国民党的主导位置。
比如老蒋经常对周总理说:“我是革命领袖,我要你们指挥,你们就能指挥。”
老蒋在庐山上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宣称: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意思是中共今后“于本党领导之下”,亦即在他的领导之下。
老蒋曾经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向周恩来提出《中央提示案》,共四条:
一、划定“陕甘宁边区”范围,暂隶行政院,但归陕西省政府指导。
二、划定第18集团军及新四军作战地域。将冀察战区,其冀察两省及鲁省黄河以北并入第二战区。
三、第18集团军及新四军于奉令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前条所规定地区之内。
四、第18集团军准备编为三军六师,三个补充团。另增两个补充团。新四军准编两个师。
根据以上四条,周总理制定的谈判策略是应当“在小问题上让步而在大的问题上求得有利的解决”,比如陕甘宁边区改称陕北行政区,划分战区,这属“小问题”,可以尊重老蒋的领袖位置,让他在名义上能够主导陕北行政区;至于地盘问题、还有军队编制问题就属于大的问题,就不能让步了。
对于如何和老蒋谈判,周总理总结:
有利的应立即商定,不要希望将来会有更好的;
无利的应该严正拒绝,不要拖泥带水,使他增加幻想;
让步的应该自动让步,不要等他要求;
可能实现的应该适时适当地提出要求,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免致做不到或者吃亏。
总之一句话,对蒋不要过存奢望,但也不是一成不变。
可以说,国共所有谈判,都是周总理出马,为我党赢得了时间和主动,确保了党的基本利益不受损害。而国民党方面在谈判准备上很不充分,方案朝令夕改,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在谈判技巧上与我党相形见绌,自然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二、和美国的艰难谈判,周总理以原则和灵活的结合
面对美国这样的谈判对手,不仅仅是难缠那么简单,最主要是两边国力差距太大。很多时候,谈判是需要国力作为支撑的。
周恩来总理又担当重任,成为抗美援朝中方谈判的最高负责人。他的指导思想是原则问题不能让步,非原则问题要适当灵活,但是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要懂得策略。
比如让美帝退兵,其实是可以让步的,因为国力差距太大,想让美帝完全撤兵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一开始就坚决表示要让美帝退兵,毛主席讲“各国派兵到朝鲜是来作战的,不是来旅行的”,既然是在讨论停战,自然是要讨论撤兵的。但后面,我们还是作出让步了,换取美帝承认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
又比如在战俘移交问题上,中美谈不拢,美帝对北朝鲜进行狂轰乱炸,北朝鲜的许多重要城市、水电站以及志愿军的补给线均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在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也别想得到,周恩来看准了美帝的色厉内荏,这一点坚决不肯让步,表示“既不怕和,也不怕战”,并且只有“不怕破裂,才能停战”,最终美帝也在战俘遣返问题上开始有所松动。
毛主席是一位高明的伯乐,他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并加以任用。正因为周总理强大的谈判能力,我党的所有谈判场合,毛主席都放心给周总理去展现,处处都留下了周恩来舌战群儒、折冲千里的形象,也留下了我党谈判史的辉煌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