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武汉阴雨绵绵,给电动车充电的时候,总怕雨水惊扰了充电线,让人战战兢兢。不过做电动车的品牌,都预设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防水措施做的还是不错的。
然而带电的球鞋,防水效果如何呢?
我不知道,也一直不敢尝试......谁没事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狗头)
第一双自动系带且大范围市售的球鞋,就是这双几年前的Nike HyperAdapt 1.0。
没记错的话,马也哥当时花了1w多把它买回来的。亏麻不说,重点,还是遗憾。
遗憾1,看似超前,却缺乏吸引力的设计。
未来感的设计在线,呼吸灯可自由调节亮度的设计也很新颖,但是作为Adapt系列的用户,我只能说,它就像当下的Vision Pro一样,第一次用挺新鲜,然后,就成了积灰的产物。复购?不可能的。
积灰的原因,除了使用后需要反复充电的繁杂感外,脚感,我相信是大多数人拒绝他的理由之一。
每一代Adapt系列的球鞋我都有上脚过,即使是前掌搭载Zoom Turbo的AdaptBB 2.0,整体脚感依旧很砖,再加上不轻的重量,打球和平常穿,都不是我的首选,更别提下雨天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了。
第二,也是最拒绝大众的点,价格,这双初代Adapt,原价都要4000+,篮球鞋版本打完折也要2000来块,性价比属实不高。而这个系列的销售数据也远低于耐克的预期,最终草草落幕,关停app收场。
第三,在有了回到未来这部早期电影的渲染后,自动系带的球鞋,仿佛已经陪伴我们很久了,它的新鲜感,远不及当年Boost问世时来的直接,说到底,鞋类产品,舒适性还是得放在第一位,噱头之类的东西,只能激起一时的浪。
脚感,价格,噱头,诸多因素,影响了Adapt系列的发展。站在耐克的脚感,我感到很惋惜,显然他们是想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打造一个让大家渴望和追求的系列,但事与愿违,大众的口味,和产品本身的硬实力等原因,让这一次突破性的尝试,以失败一词划上了句号。
我们总调侃现在的耐克多么保守,可能,就是因为几年前这样失败的激进,改变了他们的内部决策吧。
既然我们接受不了激进,市场表现也不好,不如求稳操作,赚稳妥的钱,我想,这也是近期耐克篮球鞋没有魅力的原因之一。他们目前做的,可能是在还Adapt系列欠下的“债”。
等债还完了,我们熟悉的耐克,或许就会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