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大年初三,新加坡大部分单位都开工了,万象更新,喜气洋洋。我们不禁好奇,过去一百年的新加坡人,在春节期间关注了些什么事?
要知道一个地方的人们关注些什么事,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看一看当地媒体报道了些什么。
我们来回溯这一百年左右的媒体报道,看看新加坡的华人都在关心些什么。
2025年
1月27日,年廿八,《联合早报》报道,韩国检方以带头发动内乱罪名,正式起诉总统尹锡悦。
1月28日,大年除夕,哈马斯同意再次释放人质,巴勒斯坦人可以开始回到加沙北部。同日,《联合早报》发表评论文章《颠覆人工智能界 DeepSeek是何方神圣?》。
1月29日,乙巳年正月初一,滨海湾金沙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运营报告显示,该集团表现强劲,赌场收入同比增长约28%,盈利创下开业以来之新高,达到7.46亿美元 (约10.06亿新元,约53亿人民币) ,较“口罩“之前甚至还猛涨约70%!
(金沙。图源:网络)
祝大家与金沙一样,恭喜发财!
2024年
2024年春节的一个大新闻是,新加坡迎来第一波免签入境的中国旅客!
2月9日,大年除夕,凌晨1点45分,从杭州出发的河北航空NS3685航班抵达新加坡,这是第一批从中国出发,免签入境新加坡的中国旅客。另两班从烟台和南京出发的航班,也陆续抵达。
(克拉码头游船河、鱼尾狮打卡,是外国游客的“必答题”)
新华社报道,新加坡旅游局数据显示,在2024年的首11个月,到新加坡旅游的中国旅客达到289万人次,与2023年同个时期相比,增长了134.1%。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旅游客源地。
同样的,新加坡人对中国旅游的兴趣也是达到新高峰。2025年上半年,新加坡预订往返中国航班的旅行团,已经是2024年全年之和。2024年前7个月,赴北京旅游的新加坡游客就达10万人次左右,同比增长350.3%。
根据希尔顿集团的市场调研,在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1月3日的年底假期期间,新加坡人对中国旅游的兴趣提高很多,在90后、00后年轻人当中,高达23%表示很希望到中国旅游。
2023年
1月21日,大年除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新春献词中又一次提出,虽然年轻国人仍然视结婚生子为重要的人生目标,但新加坡的 总体生育率在2022年有所下降。
(李显龙给选区人民发红包。图源:MCI)
为了支持人们养儿育女,李显龙宣布,政府将继续协助家长应付养儿育女的开销,减轻他们的负担,包括调低政府资助的学前教育中心的收费,等等。
同时,政府推行了“为家庭而设2025”计划,并通过各种项目和措施,例如企业制定灵活的工作安排,建立更亲家庭的职场文化;社区集中资源,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等等。
2022年
2022年初,奥密克戎登陆,新加坡转入“共存”阶段已有数月,但部分领域仍实施防疫管制,包括KTV等娱乐场所仍不准开放。1月31日,除夕,新加坡警方通报,。
(图源:新加坡警方)
2021年
2021年,新加坡仍在“口罩”阴影笼罩下。当时处于清零阶段,已经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出现新的感染群,社会已逐渐开放,
同日,大巴窑发生警匪追逐,
2020年
2020年1月23日,因“口罩”问题, 陆续传出湖北各地尤其武汉三镇、孝感等防护物资奇缺,大批医疗人员直接暴露在病毒感染风险之下,甚至有当地医生用手边的各种物品来自制防护用品,也有医生发微博求助。
1月25日,大年初一,。
26日深夜,正月初二,新加坡这边筹集到的部分防护物资送递樟宜机场。 27日清晨,正月初三,运抵上海,用专车运往武汉。
2019年
2019年除夕,新加坡媒体报道:亿万富豪“薄饼大王”魏成辉的儿子魏国龙和妻子李美玲在雪兰莪州某四星酒店下榻,准备于2月3日 (年二十九) 晚上回新加坡过年,不料魏国龙突然在酒店晕倒,救护人员抵达时,死者已没了气息。
2017年
2017年2月11日,元宵节,植物园一棵百年大树倒下,导致一人死亡,四人受伤。
2014年
2014年1月31日,大年初一,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中国和日本两国外交代表在联合国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参拜靖国神社 一事针锋相对。
2013年12月26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2013年
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 欧洲马肉丑闻 ,在英国发现超市贩卖的、由欧洲跨国肉品商Findus进口的牛肉里混有马肉,而在英国,马肉被法令禁止作为食物。随后在爱尔兰的超市牛肉也验出马肉成分。
2012年
2012年1月24日,大年初二,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原中央肃毒局局长黄文艺和原民防总监林新邦涉嫌贪污,在防止贪污法令下被逮捕,目前已保释在外。
编按:林新邦1987年加入民防部队,2009年升任民防总监。在担任民防部队总监期间,向三家承包商的女高级职员索取性贿赂,以换取他在公务上帮助对方公司获取商业利益。2013年6月,罪名成立被判坐牢六个月。林新邦是历来因涉及性贿赂贪污案而被定罪的级别最高的制服队伍人员。他于2013年10月刑满出狱。
黄文艺不涉及性贿赂,罪名不成立,无罪释放,但涉及婚外情,被内政部解雇。
2011年
2011年2月5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 美国一月份失业率为 9.0% , 是自 2009年4月最低水平。
同时引述一项针对新加坡本地三所大学的调查,显示63.4%的大学生觉得 高度依赖网络有害 ,35.6%曾尝试减少在网上逗留的时间但却没有成功。
2010年
2010年2月16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 ,日本保住 全球经济老二 地位, 中国今年料取而代之 。
2009年
2009年1月28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李显龙总理说 新加坡有经济危机 ,将密切评估整体经济形势,政府必要时将推出预算外援助。
同时报道,小学教育检讨报告出炉, 小一小二生将来可能没有学段考试 (编按:此政策从2023年已开始执行)。
同时报道,广西籍一代武侠小说大师 梁羽生 于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2008年
2008年2 月9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李显龙总理表示, 物色第四代领导人 确是政府当务之急。
同时报道,为协助 中国雪灾 灾民早日脱离困境,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三天已筹款14万新元。
2007年
2007年2月22日,大年初五,《联合早报》报道,印尼亚当客机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昨天在暴风雨中降落,机身断裂。所幸无人伤亡。
2006年
2006年1月31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马来西亚媒体报道本国政府要在新马之间建造 弯桥 ,新加坡已向马来西亚政府提交第三方照会,要求它就马国媒体报道做出澄清。
同时报道,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开始介绍新候选人,并要 物色掌握中英双语、具双文化背景 的候选人,为大选作好准备。
马来西亚“弯桥“示意图
2005年
2005年2月11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 朝鲜宣布拥有核武 。
同时报道,美国可能默许欧盟 解除对中国军火禁运 。
同时报道,本区域三大恐怖组织最近秘密相会,显示 恐怖分子寻机攻击 。
2004年
2004年1月24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 禽流感 在亚洲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担心甚于 非典 (SARS) ,目前还无法预测是否发生人际传播。
2003年
2003年2月3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号 太空梭爆炸 ,七名宇航员罹难。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致唁电哀悼。
2002年
2002年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说,美国正谋划 推翻伊拉克总统胡申 。
同时报道,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认为,今年经济表现将比政府所预测更好。
又报道,58名痛失汇款的中国客工正式起诉永隆两合伙人;本地商人筹款协助中国客工过年;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九桓表示,亏空客工汇款一事不影响中新友好关系。
2001年
2001年1月26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企业纷纷裁员, 美国经济负增长 可能性增大;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经济已接近零增长,同意减税。
同时报道,泰国 诗琳通公主 将到北京大学学中文。
2000年
2000年,世纪之交,2月7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载有178名乘客和机员阿富汗客机被骑劫飞往莫斯科。同时报道,朱镕基亲自领导小组,统筹 西部大开发 。
五天后,阿富汗客机劫机事件最后一批人质获释放,劫机事件得到和平解决。
1999年
1999年2月15日,腊月廿九,《联合早报》报道,印尼仍不准华人公开庆祝春节。同时报道,中国驻新大使馆经济参赞透露,1998年新加坡对华投资大增,跃升为 中国第四大投资国 。
今天,新加坡是中国最大投资国。
1996年
1996年2月21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表示,欢度春节备加思念港澳台同胞,早日结束两岸分裂是大势所趋。同时报道,台湾“行政院长”连战表示,人民可安心过年,大陆在春节期间不会举行军事演习。
1988年,李登辉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1994年4月,李登辉接受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访问时,流露出台湾主体意识。1995年,美国宣布允许李登辉到美进行 “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打破了将近17年不准台湾最高层领导“访美”的“禁令”。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导弹演习;1995年12月19日,美国指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域。局势剑拔弩张。
1993年
1993年1月25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在上海过春节邓小平强调, 发展机遇不能失 。
1993年,邓小平在上海春节团拜会上,与数学家苏步青握手。
翌年,新加坡与中国政府间的第一个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启动。
1990年
1990年1月29日,大年初三,《联合早报》报道,美国 驻菲律宾空军基地 将在两年内关闭,驻日韩陆空军也将部分撤走;同时报道,世界银行主席科纳布尔建议恢复对华贷款。当时,中国正 受西方制裁 。
美国空军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基地。
1984年
1984年2月4日,大年初三,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不影晌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前提下,新加坡公共服务部门将可能实行每周工作5天。 五天制 后来成了新加坡公务员的现实。
1980年
1980年2月18日,大年初三,新加坡《南洋商报》报道,苏联加强中苏边境防务,以过时坦克筑成炮台,64师部队驻守边界。此时正是 中苏交恶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和美国、巴基斯坦联盟支持阿富汗的伊斯兰抵抗运动。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抵制了在莫斯科举办的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79年,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苏联原预计在3个月内结束,却没想一打就打了九年的。入侵阿富汗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苏联由盛转衰,最后解体,这是原因之一。
1974年
1974年1月15日,小年, 华中初级学院 正式成立。这是华人社会协助创办的两所初级学院之一,是继国家初级学院之后的第二所,也是今天 华侨中学高中部 的前身。
成立于1974年的华中初级学院出了不少政界商界和文化界名人,包括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交通部长部长、徐芳达;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沈颖;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中华总商会会长、联发集团执行主席高泉庆;华文报集团社长李慧玲、绘本画家阿果等等;华中初级学院昵称“黄城“,上图为阿果作品。
1968年
1968年2月1日,大年初三,新加坡《南洋商报》报道,李光耀在总理新春献词中说,“如果我们在防御方面的安全措施得到可靠的替代安排,那么,我们当前所坐享的不大不小的经济景气,将在今后数年间持续下去。
这是因为英国在同年1月正式宣布 从新加坡撤离驻军 ,此举对新加坡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经济。
1968年,英国宣布将在1971年之前把它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驻军全部撤走,包括新加坡驻军。当时,新加坡武装部队在草创时期,陆军兵员不足欠人,海军和空军基本不存在。
1963年
1963年1月24日是除夕。2月3日,大年初十,《南洋商报》第5版报道,“内安委员会断然措施 采取保安行动 逮捕一零七人 林清祥 方水双 兀哈多米尼 均在内 并决定查封……”。
这就是影响新加坡至今,并争议不休的 “冷藏行动” (Operations ColdStore) 。
《海峡时报星期天刊》头版头条刊登“冷藏行动”新闻。
1960年
这年除夕在1月27日。但,一条影响新加坡至今的新闻出现《南洋商报》2月2日第六版,宣告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 (HDB) 的成立 ,这一天是大年初四了。HDB是新加坡“居者有其屋“基本国策的执行部门,今天新加坡有100万户家庭 (大约人口的80%) 住在政府组屋。
位于河水山(Bukit Ho Swee)的这几座组屋是建屋发展局最早的项目之一
1955年
1955年1月23日,除夕。初一初二没有中文报章出版。1月26日,大年初三,新加坡《南洋商报》头版头条报道, “美众议院外委会通过授权埃森霍(编按:即艾森豪威尔) 使用美武装部队 为保卫台湾而战”。
1955年1月8日,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美国由国会授权总统,在必要时动用美国军队来保证台湾、澎湖列岛的安全。
1951年
1951年2月5日,除夕。初一初二没有中文报章出版。2月8日,大年初三,新加坡《南洋商报》头版头条报道, “联军展开东西两翼包抄 志愿军退守汉江”; 次条为 “美联社记者报告 台军力能进攻大陆 ” 。同一版刊登了题为《建立中美的桥梁》的评论文章,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日,韩国国军越过三八线,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军逼近中朝边境;当晚,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越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战争。
1946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12日,日本在新加坡的占领军正式签署投降书,新加坡回归英国统治。
新加坡战前的各种报纸此时一一复刊。
1946年2月1日,除夕;2月2日,大年初一,新加坡英文报章《海峡时报》头版头条,报道 印度百万人陷入饥荒 ;头版次条,报道 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 ,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等案。
1945年
1945年2月13日,大年初一,当时的主流报纸是日据时期的《昭南新闻》;头版报道的是 日军在缅甸、中国、菲律宾的“英勇事迹和辉煌战绩” ,其中一句是“我军英勇地挡住了占有数量优势的敌军攻势”。
这是《昭南新闻》的最后一个春节。半年后,日本投降,《昭南新闻》从此销声匿迹。
日军缴械投降。
1944年
仍是《昭南新闻》。1944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昭南新闻》头版报道: “日本与其盟友务必彻底打败美国,不惜代价” ,副标题是“国内防线准备应对敌军空袭”。
日本占领时期,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发行新钞票,面值最小是一仙(即一分),而面值最大的是一千元,于叻币等值。由于10元钞票上印有香蕉图案,所以民间称之“香蕉票”。日本滥印香蕉币,导致了通货膨胀,到了后期,1元叻币可以换到好几十元香蕉币。
1943年
新加坡已在日军统治之下。原本的中文报章全部已经停刊,日本人在新加坡办起了英文报纸《昭南新闻》。1943年除夕是2月4日。大年初一,2月5日,《昭南新闻》头版是 日军在所罗门群岛击沉敌、击伤敌巡洋舰各一艘,并击落敌机33架 的新闻:
日本占领期间,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1942年
1941年底,日军南下,占领了马来半岛。新加坡当时驻有四个师的英国军队,约8.5万人。
1942年2月1日,日本开始进攻新加坡。驻新加坡的英军和义勇军开始与日军交战。
1942年1月,日军开始空袭新加坡。
英国守军于1942年2月15日投降。当天是正月初一。
日军占领新加坡之后,为揪出抗日分子,实施惨绝人寰的大检证和肃清。
2月14日,除夕中午时分, 日军已逼近市区 , 并屠杀在亚历山大医院的英国伤兵、医生和护士。
2月15日,大年初一,英国守军在弹尽粮绝中投降,日军开始了三年多的占领统治,鱼肉人民,民不聊生。
新加坡沦陷在即,当然没人出版报纸了。
占领新加坡之后,日本人把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并出版《昭南日报》。
1941年
1941年,日本发动 太平洋战争意图已经相当明显 。1941年1月26日是除夕,1月28日新加坡《总汇报》的头条是:“(日)寇妄想统治西太平洋 竟冒险与美作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美国珍珠港基地,同时在西太平洋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发动攻击。太平洋战争爆发。
至于本坡新闻,虽有“澳洲空军长官抵星 (编按:新加坡) 会商重要防务问题”新闻,但头条乃是“虎豹大厦春节开放 侨界参观热闹仅见”,是虎豹别墅春节开放供公众游园参观的新闻, 类似今时之总统府开放 ,不过它是私家园林。
不过,本坡要闻版照样是南洋各种筹款助战。似乎当时 大家最关心的是支援中国抗日战争,而没有很警觉日寇之南下。
1938年
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
前一年发生七七事变,到了1938年除夕, 抗日战事吃紧 。《总汇新报》1938年1月31日 (大年初一) 报道:“爆竹一声除旧中,正我祖国战士喋血时”:
同一版还有一则给朋友结婚的祝贺广告,并强调“结婚不忘救国”:
在本坡要闻,则有以下新闻:“南洋华侨回国从戎已风起云涌”“女儿爱国男儿从军”。
同日,《总汇新报》还出了一个号外,报道了日寇轰炸郑州的新闻:
1933年
1933年除夕在1月25日,当时侵华日军已经准备 总攻热河 。
总攻热河
大年初一 (1月26日) ,新加坡《新国民日报》的头版是这个样子:
“本坡要闻”的头版则有以下新闻: 新加坡市政五年计划、营皮肉生涯者何 (其) 多、政府花柳 (病) 免费医院现已迁往泥身律 (编按:早年新加坡的路名多作“律”,为闽南音) 。
1932年
1932年2月5日是除夕,2月6日大年初一《总汇新报》的头条是:国军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 击落日军轰炸机一架,缴获两架 并生擒飞行员的战绩:
而“本坡新闻”的头条是日军空袭上海之后,哀鸿遍野, 新加坡华侨筹款赈济 之事:
1930年
这年除夕在1月29日。大年初一 (1月30日) 的《叻报》却 到处是骇人听闻的罪案新闻 ,极其恐怖:砖厂工人头被榨碎、教师被勒毙、女工生葬案、劫匪猖獗 妇人丧命、印人鸡奸小童、莱佛 (士) 书院宿舍发生窃案。
1929年
1929年2月9日是除夕,2月10日《新国民日报》休息一天。2月11日的主要评论 (类似今时报章之社论) 是《今年之南北统一纪念》。
这是因为1928年12月29日 张学良易帜 ,改五色旗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通电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中国全国统一宣告完成。
当时新加坡的中文报章的新闻版主要分“祖国要闻” “本坡要闻”“国际要闻”三大类,篇幅以“祖国要闻”占最多,一来是当时中国风起云涌,天天都有大新闻,二来是当时新加坡华人政治效忠和文化认同皆是中国,因此非常关注祖国大事。
1923年
一百年前左右的1923年,2月15日是除夕,16日是大年初一。《叻报》是新加坡当时的主流中文报纸,2月11日至19日暂停发刊,2月20日正月初五恢复。当天的中文是竖排,从右向左读,头版右上角最重要位置就是“恭贺夏历年禧”六个字。
“夏历”属于阴阳历, 又称阴历、农历等。它与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简单说,“夏历年禧”就是 “农历新年”。
当天头版的一条新闻是华社领袖林推迁出殡的消息。林推迁 (1864-1923年2月11日) ,海澄海沧毛穴广 (今属厦门杏林区) 人,年长到南洋谋生。1903年创办瑞兴盛轮船局,开辟航线。历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怡和轩俱乐部首任总理,保良局局员,华人参事局参事,及同济医院、同善医院,爱同学校、中华女校、南洋女校的赞助人、董事或总理等职。
林推迁(右二)与英国查尔斯太子见面。图源:新加坡档案馆
林推迁还是新加坡本地 洪门会义兴公司的“红棍”,是最高首领。 英殖民政府为表彰他为发展新加坡社会经济做出功绩,以一道路命名为推迁路,并将该路的尽头山地命名为推迁花园。
ABC丨编辑
HQ丨编审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视频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上新加坡眼官网搜索更多关于新加坡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