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奔赴。
天南海北航线交织,海关口岸闸线跳动,曾经游子归乡的单一轨迹,如今已拓展成跨越全球的人流。
当团圆不再只是地理坐标的重合,最浓的年味,原来藏在双向奔赴的旅程里。
1月14日,小朋友在铁路工作人员陪同下乘上从乌鲁木齐站发往和田的T9526次火车。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今年春节,定居在武汉的冯女士专程飞到德国与儿子一家人团聚。跨越七个时区,东方年俗的暖意正流淌进莱茵河畔的屋檐下。
春节前夕,冯女士来到德国见刚出生的孙子,一起过年。受访者供图
冯女士说,“儿子来德国很多年了,今年我也是第一次来德国过春节。虽然路途遥远,但想着能亲自见证孙子的出生,还能陪孙子一道过他人生的第一个春节,心里就特别的高兴、特别的激动。”
想着不能忘记中国年味,冯女士从国内带去了春联和红包。“东北人过春节少不了饺子,这次也还特意从国内带了饺子馅用的调料,大年三十跟他们一起包饺子、守新年、看春晚。”她说。
1月28日,边检民警陈苗(右一)为几位美国游客办理过境免签手续。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当冯女士和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时,法国游客多米尼克正漫步在上海外滩。受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落地、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增加等利好因素影响,“China Travel”热度不减,“过大年”已经不仅是中国人的事,还吸引了全球目光。法国游客多米尼克说,“我们喜欢中国菜,喜欢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很了不起,所以我们希望了解更多。”
意大利的游客皮耶罗(右)和玛格丽塔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合影留念(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旅游网站携程数据显示,2025年农历春节假期,该平台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近1个月,海外游客“灯会”“京剧”“川剧变脸”等非遗类项目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6倍。“因为正值中国新年,我想来感受下过年氛围,看看人们是怎么庆祝这个节日的。”赞比亚游客杰夫说。
1月8日,入境游客被精彩的舞狮表演吸引。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在南海之滨的深圳,这里的年味有着不一样的味道。在第31届“深圳是我家”新春联欢会上,饺子的香气与各地青年的笑声交织升腾,见证着110万奔赴深圳的青年,用梦想作馅料,将异乡熬煮成故乡。
在第31届“深圳是我家”新春联欢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一起包饺子。受访者供图
香港青年江阳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大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包饺子。他说,“深圳它很神奇的地方不单单是港澳青年,我觉得是全国青年或者是全世界人民来到深圳都会有那种包容感和融入感,所以来了之后我觉得这里真的就是我的家。”
1月25日,市民在澳门议事亭前地观赏春节灯饰。新华社发(张金加摄)
同样,来自俄罗斯的施奈德·德米特里也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作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汉语语言专业的大二学生,他兴奋地说,这次活动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也感受到了深圳的包容与多元。“没上大学之前完全没来过广东,但是只要是每天在深圳经历的一天都是一个突破,毕业以后我还是打算留在深圳继续工作。”施奈德·德米特里说。
1月24日,旅客奔跑在杭州东站候车室内。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在流动的中国,在开放的世界,在每一个梦想生根的地方……中国年味在千万次的奔赴里,拨动人们的心弦。
1月28日,人们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餐馆里吃团圆饭。新华社发(张梦摄)
统筹:吴炜玲
编导:王雅璇
记者:袁亨瑞、白瑜
王永前、狄春、有之炘
配音:王雅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