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徐指导,更符合徐根宝现在身份定位的,理应是崇明岛宝总,因为他早就转型成了商人。

当然宝总有个基地要养,培养人再卖掉是他的商业模式。而当你把他研究透了,基本上就能明白,为什么老一代中国足球人的“坚守”,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因为不合时宜。



从当年的体育馆路少体校挖掘出高洪波开始到崇明这几批,这么多年,不管是在青训层面,还是在一线队执教,徐根宝都可以用颇有建树来形容。

作为教练,他是成功的;但是当你把他上升到“青训教父”这一高度,他说自己的事业不算成功就并非是妄自菲薄,因为在中国足坛,其实没有人能真正配得上这样的头衔。

说谁谁谁是青训教父,那么他是否应该培养出,多个站上世界顶尖舞台的球员吧?

中国队只踢了一次世界杯,那一次中国队的23人名单,包括在那届世预赛发挥了作用但没去踢世界杯的球员里,确实有多名此前宝总在国家二队和申花队带出来弟子。

但不管像范志毅、江津这些人去国家二队开始跟着徐根宝的,还是祁宏、吴承瑛在申花开始跟着徐根宝的,他们到徐根宝手下,都已经是18到20岁了。可以说徐根宝给了他们一片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是一个对他们职业生涯起到关键作用的教练。但如果你用青训教父的标准衡量,那这些球员18岁以后才到他手下的球员,在青训层面,算是他培养的么?

02世界杯那些球员,在青训层面满打满算,只有杜威跟他有关系。因为杜威这批球员是有线02的,而有线02俱乐部确实是根宝创建的。当然,当年的徐根宝在申花、在松日、在大连一直在一线执教;有线02这批球员基本上也是他几个助手在带。

而他真正告别一线,扎根青训,就是02年申花下课以后。对于崇明基地,对于这些球员,他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哪怕是年过70之后,有时候急了,还换个鞋,上场地亲自示范怎么铲球。

在上届世预赛到扬科维奇时期,再到伊万执教国足打沙特期间,国家队场上11个人经常有4、5个根宝基地出来的,那么横向在国内对比,过去这些年的根宝基地当然是成功的。



而每当国家队成绩不好,我们经常看到类似于“只有一个根宝”、“有十个根宝基地,中国足球就有救了”之类的评论。

而根宝基地,确实是过去这些年中国青训的标杆;但如果中国足球的目标是走向世界,那么崇明基地做的还不够,因此他的思路落伍了。

其实在20多年前,带领中国队打进世界杯之前,米卢就已经提出了快乐足球。而米卢用快乐足球告诉了我们的球员不管输赢,都要全力以赴去享受足球带来的成功与失败,达到了让那批国脚在关键比赛卸下压力的作用。

但在中国足坛对于快乐足球最大的反对者就是徐根宝!

在2008年的时候,根宝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经公开说过:“如果领导叫我去开会讨论,我首先会提出这两个问题,职业化十几年来,我们请了很多外教。但他们到底带来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而根宝始终认为,外教提出的一些观念,并不适合中国足球:“比如说快乐足球,如果球输了,还能快乐吗?还有走训制这些,到了晚上都没人管,这样行吗?”

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在尝试改变,但他的青训模式终究还是前门后门两把锁。有年轻教练本就工资不算高,在基地晚上斗地主,打个两块四块六块的都会被训斥;这样的现状其实足以说明,根宝干了一辈子足球,但他并了解足球文化。



他的思路直接导致,根宝基地培养的球员,在他们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与世隔绝。

这种培养方式的好处在于,崇明基地出来的球员总体来说比较单纯、听话,执行力比较强。但是这种培养环境的另一面便是,崇明出来的球员普遍缺乏创造力,缺乏在场上独立思考的决断力。而等到这批球员彻底离开崇明岛之后,这些长期压抑的球员,会用一些匪夷所思的方式来放飞自我。

这样的培养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崇明岛出来的球员能在国家队获得稳定位置的(哪怕是某一个阶段),除了武磊是前场,其他基本都在中后场。

当然前场球员,能不能踢出来,有时候也要看“天赋”,根宝基地前些年招来了足够多有天赋的球员。

胡靖航从小就是97年龄段,公认的四小天鹅之一。当初外界对于胡靖航潜力和前景的看好程度,要高于林良铭。

刘若钒还没在公众面前亮相,就已经流传着他比同时期的武磊更强的传说。

在青年队的时候,周俊辰当时所展现的、天赋能把谢文能甩的连尾灯都看不上。

在被各种因素所困扰的97国奥,不管是希丁克还是郝伟,虽然球队班底有比较大的变化,但他们的战术核心,都是出自崇明岛的陈彬彬。

但是胡靖航、陈彬彬、刘若钒、周俊辰们,为何到现在都没有展现天赋?崇明一期昔日的天才少年王云龙、王佳玉,为何都早已远离公众的视线呢?这里面当然有这些球员个人的因素,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崇明基地出来的前场球员,普遍都不以对抗见长,甚至一度被外界调侃成“扑克牌”的身材。身体硬件的“不足”,是培养过程中的营养没跟上导致的,还是选材就出了问题呢?



当然在培养过程中,根宝其实也有过思路的转变。比如说在培养武磊的时候,武磊刚打中乙、中甲的时候,基本都要求他,迅速把球传出去。而武磊有球能力不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从小没打好基础的同时,金元足球时期同队又有大牌外援处理球,彻底把他搞成了抢点型前锋。

等到培养刘若钒、周俊辰的时候,徐根宝抓他们脚下,就抓的比较细了。

但是前场球员,没有好的对抗做支撑,那去跟外援们抢位置真的太难了。

作为一个“旧时代”的足球人,实际上根宝基地的青训模式,还是传统的体校精英模式。只不过前些年,当大家都不重视青训的时候,崇明基地挑起了大梁,他用这种与世隔绝的长期集训模式,给中国足球的人才培养兜底。

但是现如今,当中国青训/上海青训进入到百花齐放的阶段时,崇明基地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这种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的思路也决定了,现如今不管是上海的,还是上海周边的好苗子,家长都不愿意往崇明岛送了,这就导致从99/00这一批之后,根宝基地的生源开始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这几年为国字号输送人才的数量,相较于之前是有明显下滑的。蒯纪闻这批06年龄段的好苗子,是成耀东把这批人网罗导上港,上港花钱找崇明基地代练。仅凭根宝的力量,近些年已无力招来蒯纪闻这种水平的球员了。

招不到好苗子,也很难留住优秀的年轻教练,基地里挑大梁的还是一些老同志,这就是根宝基地尴尬的现状。即便80多岁了还在坚持,但未来扛起为上海,为中国足球培养人才的重任,恐怕将不再是根宝基地。今年的全运会很可能是根宝基地的球员为主体,最后一次代表上海出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