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世豪 王璇


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现场。

  一场在河北石家庄录制的戏曲晚会,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慧芳参演,现场通过海河传媒中心向京津冀广大观众朋友送上新春祝福。

  这是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录制中的一幕,张慧芳身上折射出三地文化上的协同。实际上,张慧芳虽然在北京工作,但其家乡在河北鹿泉,演出足迹遍及京津冀三地。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这场于正月初三(1月31日)在北京卫视、天津卫视、河北卫视播出的晚会成为三地文化协同的真实写照。

  文化协同

  “张慧芳老师经常到天津演出,我多次采访她。这次到石家庄采访,一项选题就是请她给天津戏迷送新春祝福。”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记者臧磊说。

  臧磊和同事策划了“在河北戏曲晚会上请北京演员向天津戏迷送新春祝福”的选题,体现京津冀文化协同主题。

  京津冀自古一体,京评梆同出一源。数百年来,古老的戏曲艺术在这片英雄的热土上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这也体现在参演者身上。

  这场晚会汇集京津冀具有代表性的21位梅花奖得主,除张慧芳外,还有来自河北的78岁高龄“戏曲国宝”裴艳玲,来自天津的77岁高龄裘派花脸艺术家邓沐玮等众多戏曲名家。

  ——彭艳琴、杨丽萍、彭蕙蘅同唱河北梆子《大登殿》,让观众现场感受同一出戏三种不同的唱腔艺术。


《经典永流传》节目。

  ——《经典永流传》节目由京津冀三地京剧名家张慧芳、张蕊麟、李海燕、赵玉华分别演唱京剧四大名旦梅派、尚派、程派、荀派代表名段,用一出戏展现京剧四大流派的魅力。

  ——京津冀三地评剧名家宋丽、曾昭娟、刘秀荣分别演唱《金沙江畔》《谢瑶环》《花为媒》选段,让观众感受评剧白派、花派、新派不同的艺术风格。

  “巧合的是,21位梅花奖得主中京津冀三地各占7位,14个节目中有8个是由三地艺术家共同演绎,这也充分体现了三地山水相连、文化一脉的气韵华章。”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导演组组长冯迎晖说。 


京津冀三地同唱一台戏。

  放眼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除三地卫视频道要同播这场戏曲晚会外,还有北京春节联欢晚会、天津相声春晚的精彩演出,为全国观众奉上来自京津冀的文化大餐。

  “参与这次报道,我感到以文化协同的方式把京津冀这个大家庭联系起来,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耳福,更是推动三地文化深入交流与发展。”臧磊长期从事文化报道,报道这次晚会让他感到欣喜。

  艺术融合

  以河北梆子声腔作为主旋律,将梆子腔与摇滚乐结合,以梆子和板胡等乐器进行“调色”,用融合的艺术表达展现燕赵文化的气壮山河与慷慨豪迈。

  这是戏腔新唱《壮山河》的创新之举。节目中,北京歌舞剧院歌唱演员纪敏佳与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同台演出。

  这一跨界的艺术安排能否得到裴艳玲先生认可?录制前,很多人都心存疑虑。

  “我第一次接触梆子和摇滚结合,刚开始有点陌生,但一打板胡,我就找到了感觉。”裴艳玲说。


裴艳玲登台表演。

  裴艳玲介绍了一段自身经历:最初唱京剧,后来根据需要改唱河北梆子,一度有些不适应,不过很快就在这两门艺术中游刃有余,在舞台上成就了捉鬼的钟馗、夜奔的林冲、血溅鸳鸯楼的武松等经典形象。

  “《壮山河》以板胡为主奏,‘大炮一响人马动’又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我不认为这是跨界,咱老百姓有这样的文化需求,为啥不能进行融合呢?”裴艳玲说。

  纪敏佳则关注让戏曲艺术更贴近年轻人:“我们的戏曲国粹应该发扬光大,跟摇滚乐结合起来,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

  整台晚会上,《壮山河》只是京津冀三地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赋予传统戏曲新的文化生命活力的一个代表,大家表示一定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让跨界融合的艺术惠及更多观众。


阿卡贝拉《智取威虎山》。

  阿卡贝拉《智取威虎山》选段由来自京津冀三地大学生组成的合唱团用人声代替乐队伴奏,共同演出京剧名段,让流行元素和经典戏曲绽放艺术的火花。

  戏曲和街舞的混搭作品《朝阳沟》,来自北京的“95后”梅派男旦郭雨昂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青年演员孙娜联袂演唱的《国风超有戏》等原创节目,用跨界的方式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

  薪火相传

  “羊倌”也能登上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

  这是记者在演出现场了解到的一个故事。登台演出的“羊倌”是来自承德偏远山区的成国立,他终日与牛羊为伴,但酷爱河北梆子,每次放牛羊时都会携带一台收音机,以收听戏曲节目。


成国立登上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舞台。

  之前大山深处收听信号并不太理想,成国立就把牛羊赶到信号好的地方,靠这种热爱,他最终登上河北广播电视台《绝对有戏》的舞台,如今凭借努力又登上了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的舞台。

  这种让梦想照进现实,让“声声”不息的戏曲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努力体现在更多票友的身上。

  这次晚会专门开通了网络报名通道,在京津冀三地进行了海选,三地40位票友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张秋玲同台演唱河北梆子《洪湖赤卫队》选段。

  登台的票友有来自“戏迷公园”石家庄市长安公园、参加天津“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的代表。此外,中国石油大学3名大学生在学校成立青春河北梆子剧社,并联动全国高校成立“全国高校戏曲社团雅集”,他们的身影也出现在这次晚会的舞台上。

  戏曲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广大的票友中,也体现在家庭对艺术的接力中。


小娃娃唱大戏。

  这台晚会上,年龄最小的是来自天津的刘语馨,7岁的她已是有三年戏曲学习经历的小演员。

  刘语馨出身于京剧世家,京剧界“一代猴王”董文华是其姥爷,梅派大家董圆圆是其大姨。演出现场,刘语馨一板一眼之中都有大家之气。

  表演结束后,河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程成询问这位来自天津的小朋友:“我们没有看够,你能再给大家展示一下‘朝天蹬’吗?”

  刘语馨当即拉开架势。见时间已经差不多,程成问:“你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观众说什么时候可以放下来,我就什么时候放下来。”小姑娘回答干脆利落。

  一位同龄的小票友说:“人家这么小就这么厉害,很羡慕。家人很喜欢戏曲,这也鼓励我能继续学下去。”

  采访中,不少人表示,京津冀拥有丰富的戏曲文化资源、大批名家名角和众多爱戏懂戏的戏迷票友,戏曲晚会为三地群众和全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节日文化供给,让人看到京津冀文化协同展现出来的无穷魅力,这也将是三地优质文化资源惠及更多观众的新起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