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读者投稿里说的这事,正戳中我这些年跑基层调研的心坎上。前阵子回老家走访,农村确实变了样。停满豪车的村口空地,家家户户比高争宽的楼房,还有那让人哭笑不得的烟酒攀比,让我这个跑了20年基层的老记者都直摇头。

回村的路上,碰到老支书,他指着村口那些车说:“这些车,有租的,有贷款买的,就为了回家这几天撑面子。”农村这种情况,在我们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的基层调研中都能看到。

拿建房来说,我老家那条村,原先都是一层小院,够住就行。这几年,家家户户都往上盖,三层都嫌矮。村里老刘家两口子在工厂打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硬是砸锅卖铁盖了四层小楼,就因为别人家都这么高。

根据我们调查组统计的数字,农村家庭为了建房、买车,平均负债率达到年收入的3-5倍。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透露,近年来农村地区消费贷款显著上升,很大一部分就用在这些面子工程上。



烟酒也成了攀比的重灾区。记得年前去山东一个村庄调研,当地一位农民工说:“平时抽10块钱的烟,回村得换成50的,不然都不好意思递给人。”

对这种现象,我采访了北京某高校的李教授。他分析说,农村攀比实际反映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人渴望追赶城市生活水平,但又缺乏合理的消费观念,这才导致了过度攀比。

从我20年的基层观察来看,农村人重面子不是坏事,但过度攀比就值得警惕了:



钱往虚面子上花,就少了发展生产的本钱。我认识一户农家,本来有机会扩大果园规模,结果为了建大房子,把钱都砸进去了。

负债买车盖房,看似风光,实则是在透支未来。一位基层信用社主任告诉我,很多农户为了攀比借了高利贷,结果陷入恶性循环。

从内蒙到海南,从东北到西南,这些年我走访过太多农村。有一个规律: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攀比之风越盛。



农村要发展,得把心思用在实处。我去浙江调研时就发现,那边的农村人把钱优先投入生产,发展乡村产业。再看看我们这些地方,有些人宁可租豪车也要装阔,这心思要是用在发展产业上多好。

我建议农村朋友们,过年回家,要真诚交流,不要只顾着比谁更风光。带着城市的新理念和发展思路回乡,才是真正为家乡做贡献。

农村要富,不能光看表面。真正的发展,是要让每家每户都能过上踏实日子,而不是都去争这个虚面子。

前两天去乡下走访,碰到一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说得好:“我回来开养殖场,赚的是踏实钱。比起开豪车盖洋房,我觉得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更有面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