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天刚亮,山东菏泽,一个叫朱楼村的小村庄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不是因为过年放鞭炮,也不是因为人多走亲戚。
而是因为这个小山村,有一位大人物,火遍全国的农民歌手朱之文。
而那些熙熙攘攘围在他家门口的人,不是他的亲戚,也不是他的粉丝,而是一帮舔着脸来要钱的陌生人。
他们中间有人已经在村里停留了很久,知道过年的日子大衣哥一定会露面,于是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这些人有家不回,有年不过,专门在朱家门口堵朱之文。
大衣嫂已经对这些陌生人深恶痛绝,这样的场景每隔几天就要上演一次。
她每次都奋力地推搡来者,想要把这些闯入者赶出去。
如果说这些来自陌生人的无耻让朱之文无奈的话, 那么来自乡亲们的恶意则让朱之文深深地寒心。
朱之文自幼失去父亲 ,母亲一个人艰难地将三个孩子抚养长大。朱之文结婚时,家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时刚好生病的朱之文只能硬挺着不去医院。
新婚妻子,也就是大衣嫂不忍看到丈夫受苦,把自己的长发卖掉,凑了一百多元,大衣哥这才去医院看了病。
虽然是个农民,可是朱之文爱好唱歌,他把自己喜欢的歌曲抄下来,在农忙时,闲暇时放声歌唱。
如果唱歌的是村里的大款,或者是村干部,相信大家可能都会夸他唱的好,可朱之文偏偏是村里的贫困户,一些人嫌贫爱富的嘴脸就露出来了。
一个农民不好好种地,唱什么歌呀,那歌唱的再好听 ,是能吃还是能喝?
他是有精神病吧,一天到晚鬼哭狼嚎的,祖上就没有那个命!
更有好事者,给朱之文起了个外号,"三大嘴"。
朱之文的儿子,因为父亲的关系,从小受排挤,村里的小孩都不跟他玩。
就这个谁都看不上的朱之文,最后真的靠唱歌干出一番事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之文参加了选秀,得了冠军,去了北京,还参加了春晚。
这个憨厚的山东汉子一炮而红,巅峰时期,朱之文的出场费达到了十几万一场。
于是,那些曾经嘲讽过朱之文的人,眼红了。
开始有意无意地找朱之文攀亲,指望着能从中捞点油水。
朱家不堪其扰,闭门不出,这些人直接上脚踹门。
朱之文给村里修路,村民说他是应该的,做的太少了。
朱之文出名,村干部说那是村里乡里的培养,没有大家的帮助他根本不会成功。
朱之文走红之后,没有继续留恋名利场,而是回到家乡继续务农。
可是村民嫉妒的发狂,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曾经远远不如他们的人,却名声大震,赚了他们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当年看不起落魄的朱家,一直说风凉话,和后来眼红嫉妒的人,是同一批人。
朱之文曾经在节目中爆料,自己走红以后,给乡亲们借出上百万。
大量乡亲找他借钱,理由五花八门,如孩子上学、结婚、做生意、还债等。
朱之文心软,能帮的都帮了。
然而到了还钱的时候,村民们却一个个像没借过似的,没人主动提还钱的事,甚至还觉得他 “小气”,没把钱都拿出来给大家分了。
就连村支书,都被爆出曾找过朱之文,张口就要20万。
因为朱之文的好脾气,借钱的人越来越多,从十里八乡,扩大到全国各地。
三十年前的工友,千里迢迢找朱之文叙旧,话里话外就是要钱。
去年的除夕,一位来自吉林的老头,在朱家门口蹲守多日,扬言借不到钱就不走。
还有一位远道而来的残疾人,来了很多次,最终报警了事。
逢年过节,朱之文给村里的老人买年货,却被嫌弃东西不值钱。
朱之文给儿子买车,村民不干,要他给每一家买一辆车。
那些村民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人家刘强东,你再看看你朱之文,有多抠门?
别的不说,刘强东当年还是个孩子,上学时村里能凑出500元钱送他上大学。
可朱之文在没出名之前,得到的却只有村民的嘲笑和讽刺。
嫌你穷怕你富,这些村民的嘴脸暴露无遗。
见大衣哥这里捞不到钱,他们就开始直播大衣哥的生活,以此来赚取流量和关注。
有的在村里开起民宿,专门接待来找大衣哥的人。
古话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也许,朱楼村真的是太穷太穷了吧,穷山恶水出刁民,才会把孔孟礼教抛掷脑后。
人在奋力往上爬的时候,总有无数双手要扯你下来。
所以成名成功的人,一般离家远远的。
希望大衣哥放弃幻想,早日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