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刘连昆——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军方间谍案
刘连昆,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正军级,少将军衔。他曾是内地少将级军官,1992年在台湾“军情局”间谍的利诱下,开始为其卖命。从1992年“入行”到1999年年初被抓获,7年间,刘连昆向台湾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机密情报,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和统一大业。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一起涉台间谍案的主犯,也是一个背叛祖国和人民的叛徒,他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刘连昆的背景和被策反的过程
刘连昆出生于193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他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历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务。他曾参与过多项重要的军事科研项目,掌握了大量的国防机密。他也曾多次访问台湾,并与台湾方面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1992年11月,台湾“军情局”第六处副处长庞大为(化名王宝元)前往广州与刘连昆会面,吸收刘连昆加入台湾“军情局”,代号“少康二号”,并授予刘连昆国军少将军衔,成为第一位在两岸同时拥有少将军衔的间谍。
庞大为向刘连昆通报了他的待遇、联络方式、重点工作等——待遇比照台军少将的待遇,月薪是每月3500美元(以1992年的币值,约合新台币9万元),另发“工作奖金”;每提供一批情报,台方支付少则40万元新台币,多则上百万元,由台方代为转存在海外银行账户中。
退休后由“军情局”照顾其生活及福利,并依其个人意愿安排其到国外或台湾居住。为表示对这次会面的重视,庞大为当场拿出2万美元的红包,作为给刘连昆的见面礼。刘连昆则“回赠”了12件机密文件。
刘连昆被策反后,“态度积极,表现优异”,提供了大陆大量的重要军事情报。他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关系,收集、窃取、复制、摄影、录音等各种手段获取情报,并通过特定方式传递给台湾方面。
刘连昆提供的情报和导致的后果
刘连昆向台湾方面提供的情报,不仅涉及解放军的军事装备、采购、科研、战略等方面,还包括解放军对台的作战计划、演习情况、部署调整等方面。这些情报对台湾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也对大陆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96年的台海导弹危机。当时,为了反制李登辉的“两国论”和“总统”选举,解放军在台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包括实弹射击、越过海峡中线、动用潜艇和攻占外岛等行动。刘连昆在演习前三个月就将相关情报提供给台湾方面,使台湾方面得以掌控解放军计划的“底线”,并据此做出即时因应。
台湾方面在得到准确情报后,派国安会秘书长丁懋时两次到美国求援。美国在确认情报准确后,派出独立号、尼米兹号两艘航空母舰到台湾海峡施压。面对突发的军事压力,解放军调整并降低演习规模,变成“导弹不飞越台湾本岛、战机和军舰不过台湾海峡、不攻占外岛”。
这次事件不仅打击了解放军的士气和威信,也使得两岸关系陷入紧张和对抗。同时,也暴露了大陆方面内部存在严重的泄密问题,引起了高层的警觉和反思。1999年3月,大陆反间谍机关统一行动,将刘连昆等涉案人员全部抓获。经审讯,刘连昆对自己的间谍行为供认不讳。
刘连昆的罪行和处决
刘连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一起涉台间谍案的主犯,他背叛了祖国和人民,出卖了国家利益和安全,给国防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他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叛徒和汉奸,他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1999年3月29日,刘连昆在北京被捕,邵正宗畏罪潜逃,不久后也被逮捕归案。二人经军事法庭审理,同年8月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刘连昆死后,妻子始终无法原谅这个叛徒,因而拒绝认领他的尸体。
1999年8月15日,刘连昆被军事法院以通敌罪判处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被注射毒针处决。他死后,在台湾戴笠纪念馆忠烈堂设有其牌位。
刘连昆的堕落,可惜、可恨,其结局亦可悲、可叹。如今,咱们国家的军力早已今非昔比,统一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但当年的教训仍值得后人警觉、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