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3天结束,胜负已分。

《哪吒》《唐探》冠亚军,《射雕》《蛟龙》遗憾出局。



预售3.5亿,上映3天总票房仅4.75亿,等于三天票房仅增了1.25亿。

由首日排片15%,降至6.5%。



《射雕》预售即巅峰,让映前气势汹汹的人们瞬间萎靡,后续票房能否达到8亿都成问题。

除首日票房新增达到7000万,第二日开始大跳水,第三日票房新增仅2500万。



回顾《射雕》前世今生,真可谓腥风血雨

自公布肖战徐克携手拍摄金庸IP《射雕》消息传出,就注定会受到各方瞩目。



预售开启前,唱衰与热捧五五开。

预售第一天,《射雕》在肖战粉丝超高热情下连续破5项记录,仅用6小时破5000万,紧接着破1亿,破2亿直至上映前突破3.5亿大关。



《射雕》预售期间可谓风光一时无两,票房预售大幅度上涨,甚至有影评人给出了18亿总票房预测。



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上映3天彻底掉队,尽管上座率一直超过《封神》排在第三位,但排片率、市场占有率都在直线下降,第三日新增与预售相加仅8500万左右。



据传,《射雕》投资达4亿,信心满满闯进春节档,就扑了个大的。

各方媒体争相对《射雕》扑街问题做出总结:



1、题材老旧,打斗靠站桩



老式武侠已经日薄西山,打出“武侠”情怀,真枪实打确实吸引了部分观众。

等到进了电影院才发现,老旧的题材,毫无创意拍摄模式,以及站桩式打斗等于吸取了所有缺点。



预告里展示出来的所有打戏,统统没有。

打斗时有特效本属正常,可所有打斗都是靠特效,那跟仙侠电影有何区别?



2、过度依靠流量



几乎所有宣传核心都围绕“肖战”完成,肖战的流量并未在大制作电影上得到过验证,只有一部4亿《诛仙》。



毫无抗票房可能的情况下,没有邀请任何一个近几年拿下优质票房的“抗票房”人员来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更何况,除了肖战,庄达菲是新晋小花,饰演华筝的演员更是小糊咖。

肖战粉丝能扛起预售,可面对春节档动辄几十亿的票房需求根本不够看。



3、剧情不用心



说到底是剧情问题,就算不是肖战,换成任何人来演都会被吐槽。

打着武侠战争片旗号,谈起了“三角恋”,并着重在这件事情上进行剧情扩大。



预告里的十万蒙古大军,真的只是客串一下,郭靖靠嘴炮打败了,预想中的热血战争,流血打斗全部没有。



内核都没了,人物性格再符合,演得再好有什么用?

《射雕》扑街证明观众对于流量电影并不会贸然买账,想靠流量噱头就拿到高票房就等着被市场清退吧。



综合各方面观后感来看,就能明白观众吐槽点并不在肖战这个流量上,而是吐槽特效、吐槽剧情、吐槽徐克拍得越来越敷衍。



身为顶流,《射雕》是肖战进入电影圈的敲门砖,也是流量电影是否重拾辉煌的试金石。

结果证明:流量电影遇到真正有实力的对手,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