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姿杉

2024年,我省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深化医疗改革、优化服务模式等一系列举措,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加“触手可及”,为龙江百姓的健康福祉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

截至目前,全省67个县(市)和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4个区共组建县域医共体108个,实现县域全覆盖。全省县域医共体内涵盖150家县级医院、829家乡镇卫生院、13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227个村卫生室,服务人口1706.83万。

数字赋能医改 激发医共体发展活力

我省在深化医改浪潮中,推进“智慧化医共体建设”,为医共体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哈尔滨市宾县人民医院投资4000万元建设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县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HIS、LIS、PACS、EMR、心电系统升级对接,同时完成区域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远程会诊等业务协同功能建设以及全县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系统上线以来,全县完成远程会诊11862次,急救中心累计接诊5514人次,总呼入量11331次,呼救电话10秒内接听比例达到100%。

近年来,齐齐哈尔克东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聚焦系统革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与模块标准化,达成系统闭环,成功达到三级电子病历标准建设水平。借助数字化力量,医疗信息在医共体内高效流通,医生能快速获取患者完整诊疗信息,为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支撑。135个智慧云巡诊包入驻村卫生室,可完成在线签约、建档、随访等工作,已提供超25万次健康服务,真正做到让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牡丹江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构建县域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开启“互联网+急救”模式,借助智能地址提词、北斗定位等功能,与医共体各院区联网,患者拨打120后,信息一键推送,大大缩短院前急救时间。

优化内部制度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依托“大抓基层”专项行动、“组团式”援边行动等形式,精准对接县域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全面推进“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

双鸭山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宝清县完善医共体建设制度,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为总院,多家基层机构为分院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构建起协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多家省内外三甲医院合作,邀请专家开展诊疗活动,分享医疗技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化群众就医体验,提升满意度。

伊春市铁力市医共体以多机制管理人才,全力打造人才队伍建设高地。通过“县为乡用”,以名医下沉等形式长期派驻3名专家至乡镇分院,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乡为县用”则通过轮训基层人员,让其在中心医院代培实训,部分管理人才纳入中层领导管理,实现人尽其才。“村为乡用”促使村医在卫生院执业时利用休班开展公卫服务,卫生院依工作量发放绩效补助,充分调动村医积极性。“村为县用”让村医到中心医院关键科室学习,已有1名村医通过“换岗学习”成功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大幅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年来,黑河市通过优化医共体内部管理,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让百姓享受到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贡献了黑河经验。五大连池市组织医共体牵头医院医师参与签约,扩大签约覆盖,落实首诊制度,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为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打通医防融合“最后一公里”。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协同医疗新体系

“自2019年成为全国首批医共体试点县以来,鸡西市密山市围绕‘科室强、信息通、资源活、分级实、医防融’,全力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突破药品供应渠道,建设医疗集团中心大药房,实现药品‘六统一’管理。”密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丽萍介绍,密山市累计投资2400万元建成医共体信息化平台。通过平台横向与多系统对接,纵向连接上下级医疗机构,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与双向转诊,完成大量门诊、急诊及住院服务,满足群众不出密山看名医的需求。截至目前,通过平台完成门诊挂号104.9万人次,急诊5.87万人次、住院8.39万人次。

大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肇源县逐步探索出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建立肇源县总医院的工作模式,成为全省医改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服务布局上,按照“大专科、小综合”原则,县总医院设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等,县中医院打造脑卒中中心等特色专业中心,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未来,我省将继续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各项措施,持续强化主导作用,发挥医共委和工作专班效能,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聚焦群众就医感受,畅通双向转诊,推进中心药房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协同“三医”政策,推行医保总额付费,落实相关政策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