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沈飞两款飞行器同步亮相,076下水、福建舰海试顺利进行,氢氧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取得巨大突破,2025年才刚开始,中国4道“硬菜”已上桌,更让美国担忧的是,在一项关键领域,中国已经超越美国太多。

据日本媒体报道,中美造船能力以及拉开巨大差距,以船厂中在建的远洋船只为例,中国在造船只的数量是美国的300多倍。



中国军舰批量下水

当然,别看美国现在的造船业有些力不从心,但曾几何时它可是全球的造船霸主,转折点发生在几十年前,美国经历了“制造业大迁徙”。

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率,美国公司将目光投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诸如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等,导致美国工业的空心化。

这主要是因为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政府开始着重发展金融服务业和高科技,大量军事预算涌入信息化建设和高科技武器研发,让基础工业设施更新换代的计划一再搁浅。

此外,美国的很多造船厂始建于二战时期,尽管之后也进行过多次补救,但再怎么修饰,内部的老化问题始终无法彻底解决,想要完全升级这些年迈的设备,所需的资金就像无底洞。

与之相比,中国的工业水平则一路走高,尤其是造船业的崛起,倚靠成本优势、技术创新以及旺盛市场需求,中国在国际造船舞台上已然成为主角。



工业基础是根本 资料图

近年来,中国在船舶设计和建造工艺等领域持续加码,尤其是在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产品上屡屡出彩,技术创新不仅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尊重,也为其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拉开了序幕。

中美之间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逐渐反映在了海军力量对比上,中国通过快速的舰艇建造,正在逐步动摇美国曾经的霸主地位。

中国海军不仅在舰艇数量上突飞猛进,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虽然美国依然是全球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被高昂成本和复杂的政治流程拖住了后腿,很难在新舰船建造速度上与中国匹敌。

造船工业的不俗表现,也助力中国构建了更完善的海上补给网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方确保了在远洋航行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物资供应和技术支持。



中国海上力量迅速追赶美国

总的来说,中美两国在造船能力上的差异不仅是各自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也反映了不同国家战略选择和发展路径的区别。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比,更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塑造未来的国际关系格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