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作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领导者,在军队乃至党内都有着很高的威望。但是,由于参加革命的时间不同,功绩和贡献不同,十大元帅之间也略有不同。以毛主席为例,在十大元帅中,他只称朱德、彭德怀和贺龙为老总。

所谓的“总”通常是指地方军队总司令和方面军司令的代表人物。按照这个标准,十大元帅中,除叶剑英元帅、罗荣桓元帅外,其他元帅都可以称得上这一个“总”字。南昌起义时,朱德元帅只是一名公安局长,手里没有士兵,他那时候的影响力远不及贺龙、叶挺。然而,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元帅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召集了战败的士兵,并把剩下的部队带到井冈山与毛主席联手。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朱毛”红军诞生了。



但朱总司令在看到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后,主动把军权交给毛主席,同时还把他带兵作战的经验传授给毛主席,使军事天赋极高的毛主席顺利成长为军事家。“朱毛”红军也由井冈山上的千余人变成了百万人民军队,也是因为这件事,朱总司令被称为“红军之父”。从这个意义上讲,毛主席叫朱总司令一声“老总”也是理所当然的。

彭德怀元帅和朱总司令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当时自己组织红五军,后来看到井冈山根据地有了起色,就把部队也一并拉了进来。如果把当时的红军比作公司,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彭元帅可以说是当时原始股最多的三个股东,虽然不能说他们是平起平坐的,但他们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样的。



此后,朱总司令在协助毛主席作出军事决策方面发挥了更大的精神领袖作用。而彭元帅更像是是一位开拓者,以身作则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红三军团军团长,八路军副总指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抗美援朝时的总指挥,打败了美军后的彭元帅在那时取得了最高的威望。这“老总”二字可以说是彭元帅自己用刀枪拼出来的。

贺龙元帅其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并不突出,人们对他印象不深,但事实上,他也是一个凶猛的人。南昌起义期间,贺龙是第一大股东,以非共产党员的身份成为总指挥。然而,毛主席之所以愿意称贺龙为贺老总,主要是因为贺龙在红军会师后决心站在了毛主席这一边,反对了张国焘的错误路线。



会师时,红一有1.5万多人,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如果不是贺龙元帅的红二方面军有两万多人坚定地支持毛主席,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陈毅元帅也被叫做“陈老总”,但客观地说,别人叫陈毅元帅为陈老总是有很大可能的,因为他资历老,人缘好。



但是,毛主席叫他陈老总是不可能的,因为从井冈山以来,陈毅元帅是毛主席的下属,他的资历和功绩不及前三位元帅。至于林彪,虽然在战争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在毛主席看来,他只是一个“小娃娃”,不能称之为老总。刘伯承元帅则是有着传统的军事背景,他平时非常严肃,他的部下通常叫他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便是元帅,这个称呼和“总”是不搭边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