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跨江河。”
这支难忘的歌,已经陪伴我们将近五十来年。
而这首歌的演唱者关牧村老师,依旧神采风采。
果然,“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诚不欺我也。
和王星军离婚、嫁给一个高官的关牧村亲身验证了这个道理!
01
“我很高兴大家认为我是新疆人。”
具有浓郁“新疆风味”的关牧村频频被认为是新疆人。
对此,她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大家会这么认为。
但其实,关牧村是地地道道、来自中原大地的河南人。
出生在河南新乡的她,并不是生来便是家境富裕的。
但在她的成长道路中,母亲对音乐的喜爱成了她的“启蒙者”。
在那个年代,能吃饱饭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又怎么会奢求艺术。
但关牧村的母亲却不论多么繁忙,总会抽出时间教她唱歌。
这些温馨的时刻,不仅成了她记忆里最珍贵的时刻。
也为她的梦想插上了一对“翅膀”。
小小年纪的关牧村,总是对音符和旋律有着极其精准的把握。
这样的能耐,也常常令周围的人对此惊叹不已。
每每这时她都会无比自豪,更会第一时间向母亲分享别人的夸赞。
可还未等她长大成人,那个教她唱歌、对她温柔一笑的人却没了踪影。
那一年,十岁的关牧村彻底失去了母亲。
上天残忍剥夺了母亲的生命,也让和这个家瞬间崩塌。
原本充满欢笑的家,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与困境。
父亲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
年幼的关牧村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
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从未放弃对唱歌的热爱。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唱歌成了关牧村唯一的慰藉。
每当她感到疲惫或无助时,她就会唱起母亲教她的歌。
尽管生活困苦,她依然会抓住一切机会唱歌。
学校的文艺活动、社区的聚会,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听到她那动人的歌声。
02
1970 年,17 岁的关牧村初中毕业。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学制限制,她未能进入专业的音乐学院深造。
而是被分配到了天津市钢锉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车工。
这对于怀揣音乐梦想的关牧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落差。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在工厂的日子里,关牧村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
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让她疲惫不堪。
然而,即便工作如此辛苦,她也从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
在休息时间,她会抓住一切机会唱歌。
那悠扬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工厂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工友们的心田。
关牧村的歌声很快在工厂里传开了,她成为了工厂里的 “明星”。
这段岁月,不仅令关牧村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更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直到1973年,命运的转折点悄然降临。
这匹“千里马”也终于等到了她的“伯乐”。
那年,在天津市职工文艺汇演中。
关牧村演唱施光南谱曲的《打起手鼓唱起歌》,一举轰动天津。
施光南被关牧村的歌声深深打动,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来自工厂的女孩。
拥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和独特的嗓音条件,是一颗亟待雕琢的璞玉。
此后,施光南对关牧村悉心指导,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音乐知识和创作经验传授给她。
在施光南的引荐下关牧村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
她被调入天津歌舞剧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专业歌唱生涯。
1978 年,施光南为关牧村量身创作了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关牧村凭借深情的演唱,将歌曲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歌一经推出,便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了关牧村的代表作之一 。
她那醇厚的女中音,仿佛带着听众走进了吐鲁番的葡萄园。
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爱情的甜蜜。
此后,关牧村又陆续演唱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祝酒歌》等经典歌曲。
每一首都深入人心,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记忆。
她的歌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受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也让她成为了中国歌坛的一颗璀璨明星。
03
随着在歌坛的逐渐走红,关牧村对自己的音乐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标。
1984 年,她毅然决定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深造 ,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
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关牧村的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得到了大幅提升。
她的嗓音更加醇厚、富有磁性,对歌曲的理解和演绎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段深造经历,为她日后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关牧村的演艺事业迎来了腾飞。
她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成为了春晚的常客。
《名人名曲组唱》《手挽手心连心》《往日情怀》等歌曲感动了无数人。
后来,她频频拿下多项音乐界大奖,成了她对音乐执着追求的最好见证。
但相比较如日中天的艺术生涯,她的感情生活却经历了诸多波折。
1983 年,在拍摄音乐故事片《海上升明月》时。
关牧村与比她小 6 岁的演员王星军相识 。
两人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和对艺术的热爱,很快便坠入了爱河。
1984 年,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还迎来了儿子关添元的降临。
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希望。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牧村的事业蒸蒸日上。
而王星军的事业却发展缓慢,始终未能取得显著的成绩。
巨大的事业差距让王星军的内心逐渐失衡。
他开始变得自卑和敏感,外界的闲言碎语更是让他的压力倍增。
在这种情况下,王星军的情绪变得极不稳定。
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争吵逐渐成为了家常便饭。
更让关牧村无法忍受的是,王星军开始对她实施家庭暴力。
每次争吵后,王星军都会对她拳脚相加。
曾经甜蜜的爱情和温馨的家庭,如今已被恐惧和痛苦所取代。
为了儿子,关牧村一次次选择了隐忍,但王星军的行为却愈演愈烈。
终于,在一次王星军动手之后,关牧村看到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儿子,她的心彻底碎了。
她意识到,不能再让自己和儿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1990 年,关牧村毅然决然地向王星军提出了离婚 。
王星军提出房子和孩子只能选一样,关牧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儿子。
她带着儿子净身出户,离开了那个曾经充满希望,如今却满是伤痕的家。
离婚后的关牧村,独自抚养着年幼的儿子,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她不仅要面对事业上的压力,还要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坚强和毅力,努力地支撑着这个家。
1996 年,命运的转折再次降临。
在一次活动中,关牧村结识了江泓 。
江泓是一位经济学博士,他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对关牧村的才华和遭遇深感敬佩。
在得知关牧村的经历后,江泓主动向她伸出了援手,给予她关心和帮助。
他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关牧村和儿子,还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让关牧村重新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江泓的出现,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关牧村黑暗的世界,让她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江泓的追求下,关牧村逐渐打开了心扉,两人的感情也在相处中逐渐升温。
1998 年,关牧村与江泓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
这一次,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婚后,江泓对关牧村和儿子关爱有加。
他将关添元视为己出,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
在江泓的支持下,关牧村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她的艺术生涯也迎来了新的高峰。
总结:
关牧村的两段婚姻,一段充满了痛苦和伤痕,一段则洋溢着幸福和温暖。
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