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灵蛇起舞,喜迎新春!
先民巴人崇拜老虎,也喜灵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就是由龟和蛇一起组成的一种灵物。
2025年是中国农历乙巳蛇年,也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节期间,上游新闻推出《蛇全蛇美》系列报道,用梁平木版年画、沙磁乱针绣等非遗呈现不同的生肖形象,感受非遗里的年味。
初四,来感受“非遗”西兰卡普里“蛇花”的魅力。
木质织布机转动,手中五彩斑斓的丝线和棉线交织,生动的蛇图案逐渐显现……这个春节,在重庆黔江区,“西兰卡普”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汪少碧,特别设计了一款蛇图案的“西兰卡普”,以此庆祝新年的到来,并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西兰卡普”,土家族一种传统的手工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
土家织锦以棉线为经,丝光棉线为纬,采用斜织机织造,技艺流程复杂,包括纺捻线、倒线等12道工序。其图案丰富多样,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这一土家织锦制作技艺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今年61岁的汪少碧靠着一把剪刀、一筐彩线、一台织布机,织出了土家人原生而美好的传统记忆。
“我们西兰卡普中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图案大概有200多种,其中就有大蛇纹,五彩斑斓,颜色绚丽。” 汪少碧说,动物类图纹,是土家织锦中出现得比较早的图案,西兰卡普动物图纹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蛇花,蛇花分为“窝毕”和“窝此巴”,在土家语里就是小蛇和大蛇,有种说法是,这类图纹隐喻了土家族源于古代巴人,“巴人也是一个崇蛇的部族。”
随着时代的变化,西兰卡普也不断推陈出新。汪少碧说,今年春节,她就创新设计了新的生肖图案。
“今年我设计的生肖蛇图案,基调灵感就来源于青花瓷,设计是整个过程的基石,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构思和完善。颜色的选择与搭配尤为关键,这不仅需要审美眼光,更需要对色彩有深入的理解,以确保最终作品既符合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汪少碧介绍,整个编织过程大约需要三四天时间,采用平纹工艺,这种工艺能够展现出图案的细腻与灵动。
谈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时,汪少碧说,如今,制作铺盖的数量有所减少,更多是将传统技艺应用于壁挂、文创产品等领域,让古老的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制作的文创产品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更远销海外。”
汪少碧说,为培养技能人手、拓宽销售渠道,多年来她做了多种尝试,如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和职教中心开设西兰卡普课程;将厂房迁至当地人流量高的旅游景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授年轻一代土家族织锦技艺,希望能够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更多的人。”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