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Partner
Bring you to the side of science
导 读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围坐饭桌,你是不是很期待听父母说说小时候过年的趣事,或是爷爷奶奶聊聊家族里的老故事?但对于一些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老人来说,这些记忆就像春运列车弄丢的行李,找不回来了。可别担心,科学家已经找到一种叫“干细胞”的神奇修理工,有望修复大脑受损的记忆。最棒的是,有些护脑习惯还能马上实践,帮助我们和家人一起保住这些珍贵的记忆!
主笔 | 晶恒
● ● ●
一家人的春节记忆,有人的“记忆过年”却丢了
过年,是一家人共同记忆的“年轮”。当我们涮着热腾腾的火锅,讨论小时候谁最爱偷吃饺子馅儿时,爷爷却突然卡壳了,连“叔叔的名字一下都叫不起来了”。奶奶为了缓解尴尬会一笑置之:“哎呀,我们都老了嘛。”但真的是“老了”这么简单?
不一定!有些老人出现的“健忘症”,可能并不是单纯的变老导致,而是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的症状。它让他们不仅忘了年前买的年货,更可能逐渐记不起自己的名字,甚至不再记得家人。
阿尔茨海默病的罪魁祸首之一是脑细胞的“倦怠”和“退休”——特别是掌管记忆的海马体那块区域,神经元要么退化,要么完全停止工作。此外,脑内还会堆积一些“难清理的垃圾”——比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它们不断堵住神经通路,让记忆变得越来越模糊。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记忆彻底消失,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干细胞疗法,希望用它为大脑的“记忆工厂”重新点亮开关。
干细胞修大脑:置办“神经年货”太硬核
干细胞到底能干嘛?简单来说,它就像一块“万能材料”,可以根据需要变成身体里的各种细胞——比如皮肤细胞、肌肉细胞,甚至是大脑里的神经元。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来说,干细胞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可以“变身”成新的神经元,替换掉那些已经受损或退化的脑细胞,就像招募了一批年轻力壮的“新员工”,来接替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员工”。
科学家尝试的方法看起来也不难理解:他们从患者的皮肤或血液中提取细胞,然后通过“重制”技术,让这些细胞变回干细胞(专业术语叫“诱导多能干细胞”)。接着,再引导这些干细胞变成新的神经元,移植到患者的大脑中。这就像买了一套“记忆修复工具包”,用再生的新零件替换掉那些坏掉的零件,让大脑重新运转起来。
目前,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已经取得了不小进展。比如,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成功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移植了“干细胞新神经元”,结果发现小鼠记忆力重现,甚至迷宫“跑路”也比之前聪明不少。虽然对人类来说,技术更精准才可以普及,但这无疑让我们更接近一场记忆修复的“新春团圆”。
春节护住记忆好习惯有妙招!
虽然干细胞疗法离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些路要走,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守护家人的记忆。春节是全民给生活“充好电”的日子,不妨从以下这几件事入手,养护大脑健康,减少老年痴呆的风险:
1. 健康年货之一:吃,护住脑袋瓜
春节哪顿饭没点“大酒大肉”?不过,护脑健康的其实并不是“硬菜”,而是富含抗氧化物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给饭桌上加点蓝莓、核桃、深海鱼,就是送给爸妈的健康脑内补品。
2. 健康年货之二:动,记忆不躺平
春节吃喝容易“犯懒”,但大脑需要血液循环才能工作得好,经常动一动才有活力。比如饭后跟家人一起出门走走,多参与社交和互动活动,对延缓记忆力衰退很有帮助!
3. 健康年货之三:聊,记忆里装人更装年
研究发现,在春节长假里,试着给自己和家人安排一些脑筋急转弯:比如玩玩益智类桌游、一起回想家族小故事、整理春节对联等等,这些活动对刺激脑神经有奇效!
4. 健康年货之四:睡,给脑子大扫除
千万提醒家里的长辈:少熬夜,尤其别熬那些“500多集的短剧”。深度睡眠时,脑袋本身就是“扫垃圾”状态,能清理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蛋白堆积。一个好觉,压力都被提前清了。
晶恒说两句:新年记忆靠爱修,科学也在发着电
春节归家,总是希望陪对的人吃好饭、聊好事,更盼着老人健康长寿。干细胞疗法的崭新局面,或许就像一份“记忆年货”,正在科学的道路上逐步成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和家人还能在团圆饭桌旁,清楚地聊起乾隆喜欢点啥菜的趣事呢。
不过,别等到干细胞疗法真正普及才开始行动。不妨试试上面提到的几个简单的春节护脑建议,把爱融进生活的小细节里。或许从现在开始,你就已经悄悄守护了家人的健康,也让这个春节更有意义、更特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