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激战正酣,可《蛟龙行动》的处境却格外艰难。春节档第三天,电影市场排片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态势。《哪吒之魔童闹海》排片占比超过30%,票房一路飙升突破13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蛟龙行动》的排片占比仅6.7%,这样的排片情况,让这部电影想要逆袭变得难上加难。
其实在春节档开启前,《蛟龙行动》就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片方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电影制作中,导致宣发预算不足。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前期宣传力度、热搜数量、曝光广度,甚至给院线的发行回馈,都会影响排片。
今年春节档六部电影里有五部是续集,《蛟龙行动》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优势并不明显。其他续集电影因为有前作作参考,影院能根据过往经验预估影片质量,从而安排排片。但《蛟龙行动》中的潜艇大战情节太过新颖,上映前影院和观众都难以判断影片的实际水准。而且与其他主打娱乐性的电影不同,《蛟龙行动》的军事动作题材在宣传上受到诸多限制。
在社交平台这个宣传主阵地,资源分配也并不公平,谁投入的资金多、人脉广,谁就能占据优势。春节档前的某活动中,“最受期待春节档电影名单”里六部电影有五部上榜,唯独没有《蛟龙行动》,这明显是一种排挤。这种现象让观众觉得这部电影宣传不给力,进而影响到影院的排片决策。预售阶段,《蛟龙行动》就备受打压,首日排片占比不到6%,开局就落后于其他影片。
上映之后,《蛟龙行动》的排片情况依旧糟糕。影院很少将其安排在大厅,大多是视听效果欠佳的小厅,而且场次时间也很不合理,多集中在早上、中午或深夜,形成了排片与上座率的恶性循环。
以深圳为例,随机查看影院排片,基本都是午饭时间或者很晚的场次。从数据来看,《蛟龙行动》的黄金场次仅有3800多场,排片占比仅6.7%,黄金场次占比更是低至4.2%,如此排片,任何电影都很难突出重围。
然而,《蛟龙行动》是一部被排片耽误的好电影。从制作层面看,它是国内首部潜艇电影,导演林超贤大胆创新,将故事场景从陆地拓展到深海。为了呈现出逼真的深海潜艇大战,剧组耗费大量心血。
他们用实景搭建潜艇,一比一还原潜艇内部构造,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演员们进入潜艇都惊叹不已。为了模拟深海环境,剧组甚至挖了18米深的水库,主演们拍完电影都考取了深海潜水证。
从观影体验来说,《蛟龙行动》相当硬核。开场就令人肾上腺素飙升,深海油田营救、潜艇遇险、与敌艇对决等大场面接连不断,其紧张刺激程度远超《红海行动》。
在海底密闭空间里的对决戏份,节奏紧凑,让人全程紧绷神经。电影中的高潮部分,鱼雷击中目标时,IMAX厅内全场鼓掌,观众沉浸其中,与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共情。
但现在《蛟龙行动》面临的排片困境,反映出的是整个中国电影行业的问题。当前影视行业正处于寒冬,2024年全年票房比2023年少了124亿,观影人次减少2亿多。
在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观众大量流失,不少人选择去玩游戏、追剧或刷短视频,2024年国内短剧总产值超过500亿,远超电影票房。
观众离开电影院,根本原因是电影品质无法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而且电影院线上映和平台上线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很多观众选择等电影上线平台后再观看。
在电影发展历程中,每一次电影行业的危机,都是靠技术进步和大片出现来化解。可以说,重工业电影是拯救电影行业的关键。韩国电影行业就是一个反面例子,过度依赖网飞,拍摄网剧、网大,导致本土电影票房持续下滑,如今大多只能依靠个别演员支撑。
《蛟龙行动》是春节档中真正体现重工业电影魅力的作品,它有着无与伦比的沉浸感和刺激感,是吸引观众重回影院的优质选择。如果院线只看重短期利益,持续打压像《蛟龙行动》这样的电影,那么中国电影行业将遭受重创。
《蛟龙行动》一旦因为排片问题亏本,以后恐怕很少有公司愿意投资制作这类大体量、大制作的电影。更严重的是,反映海军等题材的电影可能会因此减少。
当年《红海行动》也曾在春节档前期排片不利,但凭借过硬的品质最终收获高票房。希望影院能看到《蛟龙行动》的品质,增加排片,多安排黄金场次,给这部电影一个机会,也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注入信心。
就像于冬所说,希望春节档的每部电影都能发展得好,尤其期待《蛟龙行动》能逆袭成功,为中国电影行业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