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1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28日刊登题为《古老技艺“踩高跷”在中国年轻人中意外流行起来》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踩高跷”这门一度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如今在中国重新流行,受到渴望传承传统文化的年轻表演者的欣然接纳。本周,在各地庆祝春节之际,踩高跷表演也成为庆祝活动的一大亮点。
20岁的工科大学生郭文淼(音)说:“我从小就热爱民间文化。”在痴迷于踩高跷的同时,他也是NBA的忠实粉丝。
郭文淼希望从一所知名院校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在大城市谋得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他表示,踩高跷是他真正的热爱。
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这门技艺的郭文淼说:“表演时,你可以看到观众们的喜悦,我觉得这就是踩高跷的价值所在。”
如今,一些由志愿者运营的文化组织正在恢复许多传统,并将它们传承给新一代。高跷技艺的复兴也从中国对传统艺术的支持中获得了助力。
在中国北方的乡村,一些本世纪出生的年轻人正在表演这些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在当地的庙会上以及春节等节假日期间,传统戏剧、音乐和杂技表演越来越受欢迎。
此前,在天津郊区一场旨在纪念妈祖的活动上,踩高跷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表演之一。
一些表演者并非专业人士,但他们知道如何呈现一场精彩演出。在其中一个环节,郭文淼表演了“公子扑蝴蝶”。观众们仰头欣赏,看得入迷。
在天津的活动之前,郭文淼和高跷俱乐部的其他成员在他们的家乡河北胜芳为表演做准备。这些表演者的年龄在10岁到35岁之间,来自不同背景。有的人从小学就开始表演踩高跷,并将自己视为这门艺术的“传人”。
5岁就开始学习踩高跷的郭同凯(音)说:“这是祖先传承下来的传统。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近年来,胜芳有关部门开始推广像踩高跷这样的地方传统,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振兴经济。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他们打造了拥有历史遗迹和表演场地的古镇景区。
官方的重视让民间传统不仅仅局限于胜芳这类原本就有一定爱好者群体的地区,而且得以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春节假期,中国一些旅行社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此前,一些社交平台向助力传播传统文化的网红颁发了奖项。(编译/涂颀)
1月29日,游客在地坛庙会上观赏高跷表演。(鞠焕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