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用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事实呈现
“老外,你普通话说得不错嘛!”
公园里的张大爷最喜欢和汉斯聊天。
汉斯会用刚学会的河南话回应:“俺也是郑州人嘞!”
逗得周围的老人哈哈大笑。
01
1999年12月的希思罗机场,空气里飘着伦敦特有的湿冷。
宋扬拖着两个超重行李箱,在航站楼里转得晕头转向。
他的英语本就不好,此刻更是紧张得舌头打结。
“Ex...excuse me, where is the...the...”
他拦住一位机场工作人员,结结巴巴地掏出泰晤士河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那工作人员扫了一眼,随手一指:“That way.”
宋扬点头哈腰地道谢,拖着箱子朝指示的方向走去。
直到一个小时后他才发现,自己完全走错了方向,不仅错过了学校安排的接机,还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彻底迷了路。
十二月的伦敦,天黑得特别早。
等他好不容易搭上一辆黑色出租车,已经是晚上八点多。
司机的利物浦口音让他更加抓狂,根本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最后他只能把录取通知书递过去,司机看了看地址,摇着头开向泰晤士河谷大学。
这一路上,宋扬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来英国留学。
要知道,为了筹这笔学费,家里可是费了不少周折。
爸妈把准备养老的钱都拿了出来,就指望他能在国外学有所成。
可现在倒好,连基本的交流都成问题。
三天后,宋扬开始在汉默史密斯区找房子。
这是个离学校较近的区域,房租相对便宜,很多留学生都选择住在这里。
就在他疲惫地走在街上时,看到一位老人正费力地推着超市购物车。
老人看上去七十多岁,身形瘦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领子都磨出了毛边。
他似乎走得很吃力,购物车里却只装着几罐燕麦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
“Need help?”宋扬鼓起勇气上前询问。
老人抬起头,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That's very kind of you.”
就这样,宋扬认识了汉斯。
在帮老人把购物车推回家的路上,他得知汉斯有一间带花园的老房子,正好在找房客。
房租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不少,唯一的条件是要帮忙打理一下院子。
02
当天下午,宋扬就搬进了汉斯的房子。
这是一栋维多利亚时期的老宅,虽然家具陈旧,但收拾得很整洁。
让宋扬印象深刻的是,在客厅的茶几上摆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是年轻时的汉斯,穿着探险装备,站在埃及金字塔前意气风发。
再看看厨房,柜子里只有几罐燕麦,冰箱里也空空如也。
宋扬这才明白,眼前这位曾经的探险家,晚年过得并不富裕。
那天晚上,宋扬躺在床上,望着陌生的天花板,忽然觉得这个充满迷雾的城市,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在伦敦西区,宋扬和汉斯的生活渐渐有了固定的节奏。
2001年9月的一个周三晚上,宋扬第一次尝试在汉斯家的厨房做中国菜。
“No, no ,like this.”宋扬握着汉斯的手,教他用筷子夹宫保鸡丁。
老人的手有些颤抖,筷子总是不听使唤,但他却异常认真。
几次尝试后,一块鸡丁终于被夹起来,两人都笑出了声。
作为回报,汉斯开始教宋扬品英式下午茶。
老人拿出一套老式骨瓷茶具,细致地讲解每一个步骤。
宋扬这才知道,原来泡茶也是门学问。
就这样,每周三的晚餐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约定。
中餐和英式下午茶轮流登场,饭桌上除了食物,还有两种语言的交融。
汉斯学着说“好吃”,宋扬则努力模仿伦敦腔调。
2003年11月的一个暴雨夜,汉斯的关节炎突然发作。
老人疼得直冒冷汗,宋扬二话不说,冒着大雨去药店买药。
街道的路面又湿又滑,他一个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磕得青紫。
但他顾不上疼,爬起来就往回跑。
回到家时,汉斯看到他湿透的衣服和受伤的膝盖,眼圈都红了。
老人颤抖着手给他倒了杯热茶:“You shouldn't have...”
“It's nothing.”宋扬笑着说,“您要是有什么事,我比自己摔倒还难受。”
2008年5月12日,两人正在看电视,突然插播了汶川地震的新闻。
宋扬的手机响个不停,是家里打来的电话。
确认家人平安后,他依然心情沉重。
第二天早上,汉斯默默地取出自己的养老金存折。
那上面的数字并不多,但老人坚持要捐出一部分。
宋扬知道汉斯的养老金本就不宽裕,但看着老人坚定的眼神,他什么也说不出来。
最后,两人凑出了380英镑,寄给了灾区。
03
2012年的金融危机让很多小企业倒闭,宋扬打工的中餐馆也不例外。
那段时间,他找工作屡屡碰壁,有两个月的房租都交不上。
但汉斯从来没有催过他,反而在房租账本上画了个太阳符号,写道:“The sun will shine again.”
这句话让宋扬记了很久。
在异国他乡,汉斯不仅是他的房东,更像是他的家人。
那些难熬的日子里,老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最大的温暖。
每当宋扬想起那些年,最深的记忆不是学业的压力,不是生活的困境,而是那个总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
汉斯虽然生活简朴,却把最好的都留给了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
就连宋扬最喜欢的茶叶,老人都一直偷偷补货,生怕他想家的时候连口热茶都喝不上。
这段时光,就像伦敦多变的天气,有晴有雨,却处处充满温情。
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竟然这样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了最难熬的岁月。
2014年6月,泰晤士河谷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宋扬穿着学士服,拿着好不容易拿到的博士学位证书。
典礼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赶回家想跟汉斯分享这个好消息。
推开冰箱门时,一盒过期两个月的牛奶映入眼帘。
宋扬愣住了——以汉斯的习惯,他每周都会检查冰箱里的保质期。
再仔细一看,厨房里的调味料标签上都积了一层灰,显然很久没人擦拭了。
“Hans?”他走进客厅,眼前的一幕让他如遭雷击,愣在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