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医学生在生活中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是学中医的?快给我把个脉”,的确,脉诊作为中医特有的一种诊断方式,它往往能够非常准确地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加以判断,只不过,把脉的对象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体里的脉气,所以,很多时候,中医针对病症的治疗思路,就是让身体里的气机得以正常运行,并将体内的病症邪气给祛除或是镇住,这样就可以阻断疾病。

其实关于这一点,在中医里也早有提及,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当一个人生气时,身体里的气机就会上行,进而将下面的火热给带上来,如此,人们便会感到烦躁,而且这种火热往往难以熄灭,因此,对于爱生气的人来说,还经常会感觉眼睛疼痛或是牙齿疼痛、口舌生疮等,这其实都与“怒气上行”有关。



而关于“恐则气下”,其实有一个成语最能有所体现,即“惊弓之鸟”,因为害怕,所以在受到惊吓后,便掉落下来,还有“悲则气散”,因为过度悲伤,扰乱了心肺的气机正常运行,就会使得身体里的气血出现不足,阳气在中间不能散布,于是就会给人一种气机消散的感觉。

但无论是哪一种气机病症,其最主要的根源脏腑都是肝脏,因为肝主疏泄,可以疏泄身体里的气机,让其能正常运行,如果肝脏的疏泄出现了异常,那么也就会让气机紊乱,进而出现气滞、气郁等病症,阳气也会因此难以正常升发,所以,想要改善气机病症,将肝脏调养好就显得很重要。

而早在千年前,东汉大医张仲景便在《伤寒论》这本医书里收录了一个妙方,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调理气机的正常运行,也可以说是调理气机的“祖方”,尽管这个方剂的组成很简单,仅用到了4种药材,但却极有“内涵”。这个方剂就是鼎鼎有名的四逆散,属于中医里的和解剂,“逆者,不顺也”,使其顺就是治病,所以,这个方剂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顺气汤,甚至更是被誉为“顺气第一方”,气机调理顺畅了,那么体内的诸多病症就都会得到改善。



此方的配伍分别是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十分,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作用,常用于阳郁厥逆证和肝脾不和证的改善,但总得来说,就是将身体里的气机郁结舒畅。

在身体里,一般有两个脏腑最容易出现瘀堵,一个是胸部,另一个则是腹部。当胸腹里的气机不通畅,该上升的不上升、该下降的不下降时,就会堵滞在身体里,这样就很容易诱发病邪,而四逆散就能够将这些气机疏通,让心腹腹部得到调理,所以也就有了“人服四逆散,逆气能化散”的说法。

方剂里的柴胡,秉春气生长,而春季有一种升发的力量,所以,柴胡这味中药就可以将心胸里的郁闷气机上引,引入头部,让身体里的一切陈旧之气都发散掉,而且柴胡归入肝经,是疏肝理肝的常用中药,对肝脏的调理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枳壳和枳实其实属于同一种,而枳实又名“破胸锤”,具有很强地行气散结之效,金元名医朱丹溪也说过,枳实破气大有冲墙倒壁之势,当心胸出现郁闷气机时,使用这味中药将有助于破气下行,让胸中的闷气一直降到下腹。这两味中药,一个上行,一个下降,共同作用下,就可以让身体里的气机正常循行,清阳之气被引入头面,即可改善头部出现的不适,而浊气下降,就能调理气机运行,升清降浊。由此可见,张仲景“看重”这两味中药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外,芍药和炙甘草这两味中药药性柔和,可以将胸部的紧张感揉散开来,而且芍药归入肝经,具有酸性,酸入肝,甘草味甘,酸甘化阴,可以源源不断地给身体里补充肝阴,柔和肝脏

总而言之,张仲景的四逆散是一个富有“生机”的药方,专门用于肝脏的调养,主要针对因气机郁结导致的情绪低落或是因肝气郁结出现的胸胁疼痛等病症。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