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以来,各地文博场馆、非遗体验馆统筹多方资源,策划推出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和丰富多彩的年俗体验活动,营造浓郁热烈的节日氛围,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报记者近日走访各地文博场馆,为读者呈现“文博场馆里过大年”的喜庆氛围。
河南博物院:乙巳年展“灵蛇献瑞”
1月22日至2月20日,“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亮相河南博物院南广场。展览分为“幽幽蛇影”“腾蛇乘雾”“蛇舞丰年”3个单元。“幽幽蛇影”通过蛇化石、蛇骨骼和蛇标本等图片,解读蛇的分类、特征与习性。“腾蛇乘雾”以不同时代关于蛇的文物,如商蛇首铜勺形器、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等,揭示蛇在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形象与寓意,体现其在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影响。“蛇舞丰年”通过唐“灵蛇献珠”屏风画、现代十二生肖巳蛇剪纸等作品讲述民间故事,突出蛇在民间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反映了古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
在本次大联展中,河南参展文物亮点十足。春秋时期的青玉人首蛇身饰,出土于河南信阳光山宝相寺,造型别出心裁,是相向、环状的人首蛇身,其首尾相连成环状,与原始传说中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形象相符;战国时期的青玉蟠虺纹璜出土于周口淮阳,半环状的璜体上,龙首与蟠虺纹相得益彰;现代的伏羲女娲神怪画像石拓片,刻画的神怪、伏羲、女娲形象奇特,生动展现古代神话场景。
展览现场,不少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认真观看,还不时提出新奇的问题。“这个展览太棒了,孩子不仅看到了珍贵的文物,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蛇的知识。”一位家长说。还有观众在唐“灵蛇献珠”屏风画前驻足许久,与同伴热烈讨论画面背后的故事。
观众在河南博物院观看“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河南博物院供图
出土于河南信阳光山宝相寺的春秋时期青玉人首蛇身饰 河南博物院供图
广西民族博物馆:福蛇贺岁送吉祥
1月20日,“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深入浅出的知识解读、相关文物的生动呈现,让观众在游览过程中领略到生肖文物和生肖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该展览以中国传统色雪青色为设计主色调,用红、黄、蓝、绿四色划分不同单元主题,同时融入与蛇相关的设计元素。在展陈上不仅为观众呈现了数百幅精美文物图片,还展出广西民族博物馆藏与蛇相关的文物及版画艺术作品,旨在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动展现蛇的多种形态和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被视作智慧与灵动的象征。它时而化身为守护神祇,承载着人们的信仰;时而融入古老的图腾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在民间,蛇通常被视为避邪之物,寓意长寿和护佑,因此,蛇的图案被广泛融入饰品、服饰的设计之中。如侗族青布绣花胸围,在上下花边处绣有蛇、花、叶的图案,体现了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寄托了侗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此外,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藏文物中,蛇还以十二生肖的形象出现。比如明十二生肖纹铜鼓,鼓面有一圈十二生肖间斿旗纹。该铜鼓属于麻江型铜鼓,在鼓面刻有十二生肖,表明十二生肖文化在广西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
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蛇年生肖文物 广西民族博物馆供图
侗族青布绣花胸围 广西民族博物馆供图
扬州博物馆:展蛇年生肖文化与民俗
辞旧迎新之际,江苏扬州博物馆联合多家文博单位举办蛇年生肖艺术联展。展览以生肖蛇为主题元素,展现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蛇年生肖文化和民俗,让观众感受蛇年生肖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创新。
该展览中的重点文物——扬州博物馆藏五代·双人首蛇身俑,出土于扬州市邗江区殷湖村的寻阳公主墓中。该俑为木质蛇身,两端均为人首,两颈相交使蛇体呈圈状坚立,两首相背,配有长方形片状底座,人首双目垂闭,表情安详,技法上深、浅刻并用,运刀凝练,造型饱满,呈现唐代雕刻艺术遗风。学术界普遍认为,人首蛇身交缠在一起的形象,描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伏羲和女娲。
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超的雕版印刷技艺以及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扬州木版年画在明代中期应运而生,于清康乾年间得到长足发展,并于清嘉道年间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岁末年初之际,扬州博物馆遴选百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举办“年年有福——扬州木版年画展”,全面展现扬州木版年画的发展简史、工艺流程和区域特色,让观众在欣赏五彩斑斓的年画艺术之余,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
扬州博物馆蛇年生肖艺术联展现场扬州博物馆供图
五代·双人首蛇身俑 扬州博物馆供图
陕西西安:蛇年专属非遗年货上新
近日,西安市新城区“两馆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非遗保护中心)门前广场上热闹非凡,洋溢着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新城区非遗保护中心把非遗集市搬到馆门口,琳琅满目的非遗年货、零距离体验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参与。
“这个小蛇太可爱了,嘴里还衔着一个‘福’字,给我也买一个吧?”小朋友糖糖在非遗集市上停下了脚步,只因被一款名为“巳巳如意”的布艺蛇牢牢吸引。
手织老粗布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云英为了这款“巳巳如意”布艺蛇,从构思到做出第一个成品,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我一开始用的是平纹的手织布,难以展现蛇皮应有的纹路。后来用回旋纹面料重新制作,才完美解决这一问题。”李云英说。
“我从甲骨文的‘巳’字中汲取灵感,在葫芦上做出蛇的造型,并将其与一个捧着聚宝盆的童子配合呈现,让作品更可爱了。”集市现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裴正明在介绍其新作“金蛇献瑞”时表示,葫芦自古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在葫芦上烙出金蛇,就是要把美好的祝愿送给大家。
本次非遗集市集结了18个非遗项目,汇集了一大批能工巧匠。集市上,市民、游客不仅欣赏了非遗制作过程,还纷纷把心仪的年货带回家,充分感受非遗的深厚底蕴。
热热闹闹的非遗集市秦 毅 摄
裴正明展示蛇年新作“金蛇献瑞”
黑龙江抚远:特色非遗让年味更浓
走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非遗体验馆,剪纸、鱼皮画、鱼骨画、桦树皮画等省、市、县各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正带着学生创作蛇年主题作品,以非遗迎新春。
在鱼皮画展台前,很多游客和居民围着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有的询问鱼皮画的来历,有的询问心仪的鱼皮画作品价格,还有的跃跃欲试准备体验鱼皮画制作技艺。一些游客听完传承人对该项制作技艺的讲解后,开始了创作构思,随后在传承人的指导下用笔在鱼皮上勾画出图案,再一步步进行制作,直到创作出一份自己满意的鱼皮画作品。
抚远市非遗体验馆展示了赫哲族传统服饰、满族刺绣、赫哲族炒鱼毛、鱼皮贴画、芦苇粘贴画、鱼皮浮雕、鱼皮剪纸、桦树皮烙画等多种非遗作品,还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体验环节,让市民、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这些技艺。
今年以来,该馆通过举办“非遗贺新春 年货购物月”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活动中,当地书法家挥毫泼墨,传承人现场制作非遗美食、展演非遗节目、展示非遗技艺,并与市民、游客进行互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该馆春节期间还将举办非遗过大年活动,带领市民、游客感受非遗魅力。
非遗传承人用非遗作品鱼皮画喜迎新春佳节 抚远市非遗体验馆供图
上海:民俗文化迎新春
徜徉蛇生肖主题民俗风情展厅,领取春联、“福”字,体验木版年画以及剪纸、翻花等非遗项目……1月21日,“2025乙巳蛇年虹口区迎春民俗风情展”在上海市虹口区文化馆拉开帷幕。结合虹口创新打造的“国潮四季”非遗品牌,活动推出民俗展览、非遗技艺展示、直播互动、手工体验等项目,吸引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虹口特色非遗。
“生肖年虹口区民间民俗风情展”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六届,是虹口区非遗品牌项目和一大亮点。活动结合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生肖文化”,以蛇年生肖为主题,通过图文展示、实物展示和非遗体验等形式展现蛇年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图文板块包括蛇生肖故事、民俗趣谈等内容;实物展示板块展出了虹口区收藏学会的收藏爱好者和虹口区非遗传承人带来的生肖文化、迎春习俗相关藏品和作品;年画展示板块展出“小校场木版年画”项目和“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活动中精选的年画作品。
当天,虹口区文化馆内一片热闹喜庆。非遗技艺展示区中,剪纸、葫芦雕刻、传统香道制作技艺等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齐聚活动现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逐渐从他们指尖跃出。市民或与传承人互动交流,或三五成群打卡拍照,书法摊位更是排起队伍,大家轻轻吹着刚领到手的春联、“福”字,满是喜悦。非遗独特的氛围包裹着整个场馆,也酝酿了浓浓年味儿。
剪纸上海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史萍现场创作蛇生肖剪纸,吸引众多观众围观拍照。上海市虹口区文化馆供图
史萍展示自己创作的蛇年主题作品。上海市虹口区文化馆供图
(黄艺芹,本报记者张莹莹、郭凯倩、王炜、秦毅、张建友采写)
2025年1月27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文博馆里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