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武英

在2021年3月30日宣布造车之时,行业内外对于小米和雷军的这一决定并不看好。即便是雷军自己,也认为这是一个风险太大的决定。他也担心,汽车会像手机一样赢家通吃,只有干到全球前五才能活下去。

当时的小米汽车处境并不乐观: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出现了销量下滑的迹象,小米需要转型,但智能汽车领域则是一个需要巨大投入的市场,就连造车新势力们当时都尚未实现盈利。一旦该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汽车业务甚至会拖垮整个小米集团。

不过,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24年12月,在纯电轿车市场上,小米SU7销量为2.58万辆,超越了特斯拉Model 3。在C级轿车市场上,小米SU7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汉,销量远远超过BBA车型。



毫无疑问,小米汽车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从智能手机行业杀进智能汽车市场,小米汽车凭什么再一次创造奇迹?

不会营销的手机厂商不是好车企

2024年,整个汽车行业普遍认为的两款超级黑马车型就是问界M9和小米SU7。

问界M9在2023年底发布,从2024年4月开始月度销量始终保持在1.5万辆左右,在售价50万元级别市场销量稳居第一,刷新了国产汽车的天花板。小米SU7在2024年3月底上市,4月启动交付,全年交付量超过13.5万辆,让整个汽车行业看到了焕然一新的打法。

这两款车型有着一个突出的共同点:由智能手机品牌主导打造。问界M9由华为主导打造,小米SU7是小米的第一款车型。

这两款手机品牌打造的车型取得成功,并非偶然。早在华为宣布与赛力斯合作、小米宣布造车之后,就有网友认为,这些手机品牌参与造车,可能对整个汽车行业形成降维打击。

原因很简单:从过去到现在,没有哪个行业像智能手机一样有着那么强的竞争烈度,一年一款旗舰手机的发布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全方位的大型战役,能够笑到最后的手机品牌在消费洞察、产品打造、市场营销、渠道体系、研发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了顶尖水准。以这样的团队进入更传统的汽车行业,无疑是一场降维打击。

小米SU7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尤其在营销层面,小米汽车自带天然流量,小米汽车和创始人雷军的营销手段,让整个汽车圈耳目一新。

简单一个定价,就让雷军玩出了花。雷军先是辟谣小米汽车售价“不可能9.9万,14万9也不用讲了,定价确实有点贵,我们要尊重科技”,随后发布微博“50万以内,有对手吗?”,市面上也出现了小米汽车定价25万以上的消息,消除了消费者对小米以往性价比策略的固有印象,极大地拉高了价格预期。到最终车型发布,小米汽车定价21.59万元起,达到了低于市场预期的效果,获得了热烈反响。



在技术和产品发布上,被智能手机锻炼出来的雷军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周鸿祎曾评价雷军,“小米营销做得好,在于雷军把同行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觉得人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重新包装了一下告诉用户。”雷军在产品优点和技术细节上的包装,让不了解汽车行业的消费者能够清晰知道小米汽车优点,实际产品宣传效果极佳。

在这个过程中,雷军个人特质和性格魅力也成为小米汽车营销的一环。在汽车行业,雷军率先通过直播形式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其谦逊和善的性格提升了小米汽车的形象,这也成为其他车企领导争相学习的方式。在产品交付仪式上,雷军亲手为购车用户开车门,也为小米汽车带来了更高热度。

不过,单凭营销或许可以一时成功,却难以长久。小米汽车在强营销力之外,产品力不拉胯也是必要因素。

小米SU7在电池、电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均有突出亮点。百公里加速5.28s,充电15分钟续航350千米,被戏称配齐“冰箱彩电大沙发”,智驾硬件也是行业内顶级水平,相当能打,吸引了一大批男性汽车爱好者。

此外,小米SU7特殊之处在于,它同时吸引了一大批女性用户。雷军曾表示,“女性用户很喜欢小米SU7,其中好看防晒收纳是女性用户在意的点。”他曾公布数据,超过30%的小米SU7车主为女性,且许多男性购买车辆也是为了送给女友或妻子。他预计,女性用户的比例最终将达到40%甚至50%。

汽车外观是消费者购车的极重要一环,但部分车企对外观重视度并不算高,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消费者普遍不认同的外观设计,车企却并不加以调整。小米SU7与保时捷外观十分相似,也曾被调侃为“保时米”。不过,必须承认的是,小米SU7外观十分吸引眼球。这在消费者购买决策尤其是女性群体购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凭借顶级营销能力和产品力,小米SU7在2024年取得了极佳的销量成绩。从手机业务拓展至汽车业务的小米,无疑已经取得了第一场胜利。

一场胜利能否奠定最终胜局?

在做小米手机时,雷军曾说过一句话,“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小米手机的成功,的确是踏对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小米进入汽车行业,也是因为智能汽车是必须抓住的新风口。雷军曾表示,智能电动车是大势所趋,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正在快速融合,小米必须干!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的雷军,造车将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目前小米汽车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为3.98万辆,汽车业务所在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97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5亿元。在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为6.97万辆,预计亏损规模将显著收窄。

近期,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中大型SUV小米YU7已经亮相,预计将在今年6月或7月正式上市。

不过,取得初步成功的小米汽车,仍要解决产能扩张、产品优化、充电网络三大问题。

上市以来,产能一直是制约小米销量的主要原因。2024年,小米汽车交付量超13.5万辆。但由于产能不足,小米SU7尚有大量未交付订单。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小米汽车累计订单量26.9万辆,累计交付13.7万辆,剩余未交付订单13.2万辆。也就是说,小米汽车仍有接近一半的订单未交付。

据了解,小米汽车一期工厂额定年产能为15万辆,月产能为1.25万辆。小米通过双班生产、产线调优等策略,将月产能拉到2.4万辆。

目前,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正在建设之中,或将在6月竣工。小米新车YU7将在二期工厂投产,如YU7订单火爆,小米汽车或将仍然面临产能限制问题。

产能之外,小米汽车仍需进一步优化产品。小米SU7在销量上虽然成功,但上市之后也曾爆发过软件问题,同时在车内空间等方面有待提升。

去年11月,小米SU7标准版在升级自动泊车功能后出现了集体故障,导致不同程度的撞击和剐蹭。小米随后发现是系统bug导致这一问题,承担了所有维修费用,并做出了其他补偿。

除此之外,在《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的一份调研中,消费者对小米SU7后排空间、座椅、音响等方面满意度较低,存在一定优化空间。

至于充电网络,则是近年来纯电车企越来越重视的方向。对于纯电车型来说,充电速度直接关乎用户使用体验,补能也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为了提升充电速度,车企们纷纷推出800V电压平台以及适配的自营超充电站。

小米SU7分为标准版、Pro版和Max三个版本,其中标准版和Pro版搭载了400V快充系统,顶配Max版本则为800V快充系统,对补能体系要求较高。加之后续YU7上市,为提升车主补能体验,小米汽车必须加大自建充电网络体系。

小米SU7上市之初,小米就宣布自建超级充电站,采用600kW液冷超充方案,首批规划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目前超充站正在建设之中,小米汽车也有其他应对政策。

去年年底,雷军宣布,小米汽车与蔚来、理想、小鹏达成了充电桩共享合作,包括超过14000个蔚来充电桩、9000多个小鹏充电桩以及6000多个理想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这一定程度上补齐了小米汽车的补能短板。

综合来看,在竞争白热化的汽车行业,小米以一种超级黑马之资横空出世。从智能手机进入到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小米汽车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小米汽车能否保持强劲势头,从一场胜利奔向下一场胜利,有待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