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国家一级演员魏松,是中国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现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表弟佟铁鑫可谓是家喻户晓,1999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同年还获得了全国军旅歌曲电视大赛金奖。
可200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魏松的事业被迫按下暂停键,大量商业演出宣告终止,自己面临破相风险,开始和肇事方打官司,那么,魏松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呢?
差点入错行
其实,魏松刚刚步入演艺圈的时候对自己的了解不足,1973年他从军队迈进上海音乐学院,作为艺术院校第一批招生名单当中的工农兵学员参与学习,可招生老师做出了错误判断。
在入学考试结束后,魏松发现自己被送到了“男中音”的班级,他自己也云里雾里,只顾着跟老师好好学,谁曾想班主任周小燕反而有些生气,表示这孩子嗓音不是男中音的材料。
因此,在上海音乐学院出现奇异一幕,本身加入“男中音”班级的魏松学习的全是男高音,主要是因为当时服从上级安排是首位,他们的班主任周小燕就曾被打上“反学术权威”标签。
所以,周小燕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导,只能将几个不适合男中音的学生带到家里教学,每天关着门、拉着窗帘,耳朵就贴着唱机听,唱片甚至没法自己选,就靠那么仅剩的几张。
正因如此,魏松在毕业后仍旧对周老师有很深的感情,感念他的授业之恩,可以说,若是没有周小燕的帮忙,他可能真就一步踏错来到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成就也不可能这么辉煌。
而且,在毕业过后,同样是周小燕老师一直用人脉给他推荐职位,1986年写了一封信交给上海歌剧院,次年让他去参加考试,这才让魏松从老家锦州到了上海。
每次其他人提到魏松的“意大利美声唱法”,他自己都会产生落泪的冲动,因为这舞台上的娴熟技艺,是老师不顾自身安危也要教给他的东西,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两人确实师徒情深。
更别说魏松的唱法其实是融入人物感情类型的,他不会刻意寻求声音上的华美,反倒是致力于将观众带入情景,这也是他后续参加歌剧演出的主要展现手法。
不过,中国歌剧毕竟发展较晚,遇到好老师的魏松也深感责任重大,希望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让中国人的歌剧站上世界舞台,而他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拿下了歌剧第一难角色。
中国的“奥赛罗”
作为意大利美声演员,最有挑战性的角色毋庸置疑,就是威尔第创作的《奥赛罗》,1887这部歌剧依托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剪裁而成,一出现就引发了整个欧洲的文艺热潮。
欧洲将其称作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威尔第的名声更为响亮,1887年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民众甚至自发聚集起来高呼“威尔第万岁”的口号,可想而知这部作品的地位。
不过与地位相对应的,是这部作品难以想象的饰演难度,哪怕放到国际舞台,也很少有人愿意承接《奥赛罗》的全剧演出,更别说当时歌剧发展不佳的中国地区。
实际上,当时上海歌剧院演出的方式也都是“国际合作”,找一些外国歌曲家然后担任关键角色,然后再慢慢加入自己国家的演员,而魏松却涌现极强的演出动力。
凭借自身天赋,他频繁在上海歌剧院的国际排演中和国际顶级歌手合作,例如《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作品,这些意大利歌剧让魏松积累了相当多的演艺经验,也有了自信心。
2004年,他参与上海首演,后续又在芬兰和瑞典表演,可以完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当时欧洲地区普遍认为亚洲地区发展落后、艺术细胞不足的环境下,魏松改变了欧洲的看法。
这也让他涌现新的思考,面对记者他表示当前中国声乐的教育值得担忧,因为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又回到高校任职,说好听是传承,可换种说法也是阻碍了声乐人才向国际舞台突破。
不过,事业来到巅峰时刻的魏松却在2007年突遭变故,因为车祸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规划,开始维护自身权益,虽然他得以度过这场灾难,可官司本身面临很多问题。
大伤不改大志
2007年,魏松因为商业演出打车去机场,谁曾想一辆大型集卡突然出现在视线中,就此重伤,脸上缝了四十多针才算脱离生命危险,而魏松也无法再度发声,这让他陷入绝望。
不过,在医院修养两个礼拜后,魏松的嗓音开始恢复,也有余力展开控诉活动,因此,他出院后就请了律师要求对方做出赔偿,可双方经济状况差距太大,毕竟魏松是国际音乐家。
而对方只是普通人,所以面对天价赔偿根本拿不出来,所幸魏松的嗓音恢复正常,才降低了赔偿金,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2007“歌剧之夜”演出开始,他没时间继续耗在这里。
因此,这件事之后虽然还有赔偿金额数量的争议存在,但魏松自己都不太关注了,不过,经历过这场灾难后,魏松对于歌唱机会更加珍惜,希望趁着自己还能唱的时间发挥余热。
如果能够让更多年轻人接着走进歌剧届拿出好的作品,那他就能够放下心了,对魏松来说,作为中国的“奥赛罗”,去征服外国的观众,一如当初外国的歌剧作品引发潮流才是重点。
因此,无论是自己还是说对后辈的期望,魏松想的都是什么时候歌剧的名字能够变成《楚霸王》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作品,可见这位老艺术家心中深厚的爱国热情。
目前的魏松也依旧活跃在国际舞台,有了“中国第一奥赛罗”的称号,我们也相信老先生会继续拼搏,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赢得更多的成就。
参考资料:
魏松:六十不倦,七十不老丨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