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市民百姓沉浸在买年货、发红包的节日氛围中,也要警惕不法分子盯上过年的各类资金,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多家银行近期通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少行业协会和节日消费相关机构也纷纷发布通告,提示消费者注意资金安全。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发布风险提示称,关注到不法分子近期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造成金融消费者财产损失。协会提示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下载应用,使用金融APP时,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并及时关注、查看银行账户的变动情况。

  金融消费者要对各类异常情况提高警惕,注意提高自身金融素养;要树立正确的节日消费观,了解自身的消费状况,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避免攀比消费心理;积极参与社区、银行机构等各类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学习各类金融知识,了解不法分子的套路和手段。有关部门和机构要提高金融素养培训教育的针对性,聚焦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例如存款贷款、投资理财、支付、征信、反洗钱等,并广泛借助线下网点、新媒体平台等渠道,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金融机构要创新风控服务,用最新的技术为百姓守好“钱袋子”。要为“过年钱”上把安全锁,仅有风险意识还不够,更要有风险防控的技术,为消费者营造安全便捷的支付环境。此前,有多家银行尝试推出“账户安全锁”服务,用来封堵异地、境外或夜间的盗刷风险。以“境外锁”为例,一旦持卡人启用了该功能,除了持卡人选择的境外常用国家或地区,该卡在其他地方均无法实现ATM取现、POS刷卡消费等。新的技术功能能够更好守护账户资金安全。金融机构要用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及时识别各类节日金融消费风险。

  要确保过节资金的安全,不仅要做好防范工作,还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将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作为重点,开展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风险专项整治,全力推进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地方政府协同配合,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及时妥善处理争议纠纷,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子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