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严寒冬季,合肥有超百万户居民需要使用天然气,而且使用量屡创新高。目前,合肥全市分布着3座应急保供气化站,其中长丰罗集门站是最大的应急调峰站。1月26日,大皖新闻记者走进罗集门站,这里有2个1万立方米容量的LNG储罐,在储罐满罐状态下可实现1200万标方天然气供应。
20多名场站工正不分昼夜地坚守在这里,为城市送去冬日“暖阳”。站长何庆勇介绍,补充天然气的过程中,气化站的气化区温度会低至-30℃左右,工作人员需在寒雾中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保供气化站有两个-162℃的“大冰箱”
“这里是全市最大的应急调峰站,已运行7年多。”1月26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合肥合燃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罗集门站,工作人员介绍道。进入站内,两个巨大的储罐映入眼帘,工作人员表示,罐内存放的都是液态天然气,而在旁边不远处就是液态天然气的气化区。
站内有两个巨大的常压低温储罐
在办公区一楼,有一张醒目的示意图,上面备注着气化站的功能区,记者在上面看到这里有液氮区、罐区、集液池、装卸区、气化区等,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标注。
来到二楼,在电子屏幕上显示着高压天然气管线的线路图,其中蓝色圆圈标注的“北城LNG调峰站”就是罗集门站。现场人员告诉记者,冬季城市迎来用气保障的高峰期,气化站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站内两个常压低温储罐高度有30米,储存的液态天然气容量达1万立方米。罐内温度保持在-162℃,作用就相当于家里准备了两个“大冰箱”,平时把液态天然气储存起来,以备冬季调峰使用。
罗集门站的区划示意图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为了满足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罗集门站采用强制气化方式,把储存的液态天然气变成气态,然后补充进入城市管网,这样就能提供给千家万户使用,有效缓解用气压力。
控制中心实时监控各项数据
走进罗集门站安全生产控制中心,这里有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多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气化设施的一些数据。从安防系统、FGS系统到火气系统、ESD系统等,工作人员表示,一旦数据出现异常,会触发报警装置,值守人员会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控制中心内,值守人员在工作。
该站站长何庆勇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罗集门站占地90亩,控制中心承担着对场站气源输配、LNG储罐运行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调节的作用。何庆勇说,LNG调峰站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设备,如储罐、气化器、泵、压缩机、阀门、管道等。同时还配备了不少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泄漏检测设备、紧急切断装置、安全阀等。这些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对维护和管理的要求也较高,调峰站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
何庆勇说,在城市燃气供应系统出现突发情况,如出现上游气源不够、管道故障等情况,LNG调峰站可以作为应急气源迅速启动,起到平衡供需、稳定管网压力的作用。
设有6个装卸台 一天最多可完成37车作业
据了解,冬季是全年用气量最大的一个时期,对工作在天然气生产保供一线的人员来说,将迎接一年中最大的挑战与考验。冬季保供期间,如遇到管道气不够使用导致高压天然气管道压力降低情况,罗集门站会根据上级指令开启LNG强制气化并同步开展LNG卸车作业,全力保障天然气供应,当大量LNG气化时,储罐LNG会迅速减少。
现场技术人员称,为确保合肥市保障供气稳定,根据生产技术部指令各门站配合开展LNG卸车作业,将LNG槽车内液体通过压差送至储罐。罗集门站共6个装卸台,最多一天完成37车的卸车作业,班组人员从上班到下班除了吃饭时间,一直在装卸台完成卸车作业,管理人员则帮助班组完成车辆检查、倒换车辆、故障维修等工作,同时全体人员需完成对气化器的除冰作业。
由于长时间运转气化设备,导致空温式气化器底部冷量积聚从而结冰,影响设备使用效率,为此罗集门站人员需要使用工具清理气化器底部冰雪,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几个小时,方可完成一台空温式气化器的除冰工作,而这样的气化器共有24台。
气化期间,气化区温度低至-30℃被寒雾笼罩(受访者供图)
“95后”场站工讲述寒雾中工作不容有误
韩景辉是位“95后”场站工,今年29岁,从2019年开始的承担和气化相关岗位工作。每次进行气化作业时,韩景辉都要穿上特制的防静电棉服,带上巡检查漏设备,做好防静电措施后,到气化区进行操作和展开巡检。1月26日当天,站内虽没有气化作业,但韩景辉要和同事进入气化区开展巡检工作,记者和他们一起穿上防静电服进入现场。
韩景辉在气化区工作,低温导致棉衣挂霜结冰
“刚从事气化作业的时候,感觉那是一种刺骨的冷。冻得脑壳疼,耳朵鼻子都冻红透了。”韩景辉介绍,在气化期间,气化区温度最低达到-30℃左右,且因为空温式气化器和空气产生热交换,导致气化区聚集大量雾气,能见度不足3米,严重阻碍人员工作视线,使得一旦发生安全问题不易被发现。因此员工在气化作业时候会长时间在气化区巡查,在雾气中对阀门管线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另有现场人员称,气化期间,工作人员外套上经常会凝霜结冰,作业区一带的温度始终保持着低温,冰块放过来也融化不了。
忍耐严寒,其实还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特殊的工作环境下,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韩景辉说,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必须穿越迷雾般的气化区,找到数百个阀门定时巡查,每一个阀门的控制都需要非常精准,开启的幅度也要精确到度。
“温暖”背后是不分昼夜的坚守
“除夕当天,站里有11个人值守。”罗集门站站长何庆勇说,罗集门站是合肥市最大的应急保供调峰站,在储罐满罐状态下可实现1200万标方天然气供应,工作性质决定工作时间的特殊。为确保天然气的稳定供应,LNG调峰站需 365天不间断运行,罗集门站有26名一线人员,实行四班三运转制度。
何庆勇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气化站的气化作业进行不到半小时,气温就会降到-30℃左右,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城市里的“寒带”。如果遇上刮风下雪,在这里就像身处一场暴风雪当中。
站内人员在进行巡检
对韩景辉来说,他的老家在六安,他对记者说,除夕当天中午回去吃个饭,晚上之前就要赶回来,“虽然辛苦,但是值得的。”
今年冬季,合肥有超百万户居民需要使用天然气,像罗集门站这样的应急保供气化站合肥全市已经建成了3座,场站工们不分昼夜地坚守在这个城市“寒带”,保障着天然气的应急供应。
大皖新闻记者 魏鑫鑫 摄影报道 实习生 王乐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