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主席率领秋收起义残余部队到达位于湖南和江西交接处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从而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达井冈山之后主席又收编了当地的地头蛇袁文才、王佐的农民自卫军。

七个月后也就是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以及湘南起义农民军,到达井冈山根据地与主席的井冈山部队会师,组成工农红军第四军,实力大增,随后四处攻城略地,使得井冈山根据地的规模大大扩张,建立起四个县苏维埃政府,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红四军的活动很快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江西的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两次围剿虽然都被红四军给成功打破了,但在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之后,蒋介石就开始集中兵力对付红军,不久井冈山根据地就在强大敌人的封锁和进攻下丢失了,那么井冈山根据地失守之后,主席带领红四军去了哪里呢?

1929年1月1日,南京政府任命湘军何健为代总指挥,赣军金汉鼎为副总指挥,调动2万人的兵力,分兵五路,进攻井冈山,规模之大是过去不曾有过的。而红四军在与彭德怀的红五军会师之后也只有5000多人的兵力,双方实力悬殊,武器、给养等条件更难相比。



形势万分危急,1929年1月4日,主席紧急召开红四军前委、红五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边界各县委联席会议,讨论应对方针,会上大家争论激烈,有的主张死守井冈山,有的主张立即转移,转移的方向也是众说纷纭。

井冈山地区虽然远离敌人统治中心,敌人统治力量薄弱,但是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太穷了,人口少,粮食短缺,红四军的广大指战员经常得翻山月龄自己运粮食上山,即使这样还经常吃不饱肚子,再加上强大敌人的封锁,经济更加困难,更加的缺衣少食,因此此地不宜久留,三十六计走为上。



主席在分析了各方意见之后,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计策,留一部分兵力保卫井冈山,主力部队打到外围去,在敌人后方发动进攻,吸引敌人的兵力。

可是问题又来了,主力部队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当时有三个方向可供选择-湘南、广东、江西。

湘南是湖南军阀何健的地盘,何健是湖南本地人,在湖南势力根深蒂固,而且之前的湘南起义,红四军八月湘南的失败都充分说明湘南敌人力量强大,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不能去湘南跟敌人硬碰硬。



广东的粤系是国民党的嫡系武装,国民党就是从广州出发开始北伐的,反动派力量也很强。

剩下的那就只有江西了,而且江西确实有他的弱点,此时的江西省主席是朱培德,他是云南人,外来户,江西的部队也大部分都是滇军,人生地不熟。

于是主席决定向江西南部进军,井冈山只留下彭德怀的红五军,袁文才、王佐等部队留守,红四军军部、主力部队共3600人向赣南进军。



本以为主力部队跳出井冈山向敌人后方进军可以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但实际上敌人只从进剿井冈山的25个团中抽出5个团来追击红四军主力部队,并没有给井冈山减轻多少压力,结果留守井冈山的部队寡不敌众,1929年1月30日,也就是主席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半个月后井冈山根据地就丢失了。

离开了辛苦创建的根据地,想要在敌人的统治区域重新建立根据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要面对各路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防止地主、土豪劣绅反动武装的偷袭,另一方面粮食弹药得不到补充,伤病员也没地方安置,地形民情都不熟悉,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谁都可以来欺负你。



1929年1 月23日,红四军离开井冈山9天之后占领了赣粤边境的大庾县城,结果遭到追敌的悄然合围合突然袭击,部队一度被打乱,突围途中又一路遭到地主民团的袭击,红四军一路跑一路被偷袭围困,连朱德的老婆伍若兰都负伤被俘,后被敌人杀害,朱德自己也差点被俘。

虽然处境艰难,但是向赣南地区进军的战略方向并没有错,很快红四军利用敌人的骄狂、轻敌在瑞金以北的大柏地成功地打了一个伏击战,将追击的敌军两个团大部分歼灭,缴获俘虏人枪800多,这是红四军离开井冈山之后转战一个月以来的第一次大胜,整支部队士气大振。



大柏地战斗结束之后,红四军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喘息,于是主席带着部队继续北进,达到江西东固地区,为什么来到东固呢?因为这里早期有共产党员的活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后来逐步建立红军主力部队江西独立第二团和第四团,总兵力接近1000人,后来这支部队发展为红六军,东固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块比较稳固的根据地,红四军主力来到这里之后可以得到补充休整,像是到了家一样。



但是红四军来到东固根据地实际上也吸引了大批敌人,这样对脆弱的东固根据地非常不利,于是主席率领红四军继续往东边赣闽边界的方向转移,于3月11日到达了福建的长汀县。

这样经过千里转战,红四军从湖南与江西边界的井冈山到达了江西与福建边界的长汀,相当于横跨了整个江西省。

但是为啥红四军要往福建跑呢?福建西部地区实际上与江西和广东接壤,山脉纵横,河流交错,交通不便,偏僻闭塞,村落大部分散布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地主豪绅的压迫下,广大农民生活十分贫困。



这样的环境不正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吗?不仅如此,共产党早就在这个地方打下了基础,1926年这里就开始有党的活动,各县都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邓子恢、张鼎丞等人领导的农民运动此起彼伏,老早就开展了土地革命,后来甚至还建立了早期的苏维埃政权。

与此相反的是,福建的反动军事力量十分薄弱,各大军阀似乎都不太重视福建,留在福建的只有两支军事力量,一支是位于东部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带的海军陆战队,另一支都是些当地小军阀组成的杂牌部队,互相斗来斗去的,一盘散沙没什么战斗力。



而且,红四军入闽的时间是在1929年3月,刚好蒋桂战争爆发,各方反动势力都无力估计福建,所以说此时红四军入闽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红四军一进入闽西,犹如蛟龙入海,很快击败了本地土著军阀郭凤鸣部,取得了长汀战斗的胜利,这次胜利比大柏地战斗还要大,不仅缴获了两千支步枪,几十挺机关枪和三门迫击炮,还夺取了长汀县城,长汀城可真是个宝,里面竟然还有两座日本式小型兵工厂和缝制军装的工厂。



而且长汀本身比较富裕,红四军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补充,部队也得到扩编,并且分兵四处发动群众,在各地建立共产党组织,农民协会等机构。

就在这时,南京国民政府同桂系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正式爆发,蒋介石将江西部队都集中到赣北,赣南地区基本上没有了国民党的正规部队,红四军瞅准机会又返回了赣南,趁着赣南空虚迅速占领了瑞金、于都、兴国、会昌、寻乌等广大地区,发动农民,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蒋桂战争就结束了,国民党军队又集中兵力向赣南推进,企图围歼红四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边蒋桂战争结束了,那边粤桂军阀又打起来了,闽西的大小军阀都加入了粤军讨桂阵营,这样闽西地区也空虚起来,红四军于是再次返回闽西,有了之前入闽的经验和基础,红四军又迎来了大的发展,不仅重新占领了长汀,而且还控制了龙岩、永定、上杭等一大片地盘,初步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此时距离红四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



本来红四军在闽西发展得好好的,结果到了这年的9月,广西军人俞作柏、李明瑞发起“两广事变”,导致两广军阀混战,广东空虚,中央认为广东有机可乘,指示红四军进入广东东江地区去开辟根据地,将闽西东江连成一片,事后证明这是瞎指挥,实际上是中央对广东这片革命老区的执念,长期以来一直想找机会打回广东。

实际上东江地区有国军大将蒋光鼐的六个团全力防守,战斗力很强,而红四军在闽西补充了不少俘虏兵还没来得及完成整编,部队内部思想也很混乱,东江地区共产党的力量也不是很强,因此进入东江地区之后,红四军遭到重大损失,不得不撤回闽西。



回到闽西之后不久,红四军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解决了军内党内的一些重大争议问题,使得红四军上下的思想又得到统一,上下一心,之前被剥夺军权的主席也回归了红四军,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就集中在赣南和闽西两处,这时候赣南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经过几个月的游击战争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又组建了主力红军部队-红六军,由猛将黄公略担任军长,闽西的地方武装也合编为红十二军,又另一元骁将伍中豪担任军长,这样在赣南和闽西就有了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总兵力超过1万人,在三支主力红军的四处征战下,赣南闽西根据地日益巩固,实际上形成了以后中央苏区的雏形。



井冈山根据地丢失一年之后,主席率领的红军终于又开创了全新的更大规模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而井冈山根据地一直到1950年解放军南下时才又回到人民的手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