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沉溺网络,看似快乐,实则虚耗光阴,透支生命。孩子深陷其中,家长焦灼,如热锅蚂蚁,却往往事倍功半。
今日,且换个思路:不堵,只疏。不谈戒网,只谈超越。
白岩松曾言:“一个人有一条命,一条精神的生命,一条肉体的生命。” 孩子沉溺网络,是精神生命在现实中寻不到栖息之所。网络世界,光怪陆离,看似满足了孩子的种种需求:成就感、认同感、归属感……实则,这些不过是海市蜃楼,虚幻一场。
究其根本,是现实世界不够精彩,是家庭的陪伴不够温暖,是孩子的心灵不够丰盈。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很多问题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 深以为然。与其抱怨孩子“网瘾”难戒,不如反思: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是否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是否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
网络成瘾,本质上是“爱的缺失”与“意义的匮乏”。
脱口秀演员李雪琴,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背负着“完美”的枷锁,痛苦不堪,甚至患上抑郁症。最终,她选择与自己和解,拥抱不完美,反而活出了真我。
同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必苛求完美,不必强行“戒网”。
要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向阳而生的种子。
真正的“戒网”,不是限制,而是替代;不是剥夺,而是给予。
与其强行切断孩子与网络的连接,不如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找到价值,找到归属。
当现实生活足够精彩,网络自然黯然失色。
邓亚萍,曾因身高问题被省队、国家队拒之门外。质疑声中,她没有沉沦,而是选择遗忘,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训练中,最终成就一代乒坛传奇。
孩子亦然,不要被“网瘾”的标签所困,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相信他们内在的力量。
忘记“戒网”,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去陪伴孩子探索世界,去创造属于你们的独家记忆。
带孩子去远足,感受山川的壮美;陪孩子读一本书,体会文字的力量;和孩子一起做一顿饭,品味生活的滋味……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体验到成就感,感受到爱与被爱,网络便不再是他们的避风港,而是锦上添花的工具。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新的一年,愿每位家长都能放下焦虑,用爱与智慧,引导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