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下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李业文介绍,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于1月24日下午胜利闭幕。
这次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与会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是一次高举旗帜、增强信心、民主团结、求真务实的大会,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了干字当头、奋勇争先的信心和动力。这次省人代会,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审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省人大常委会、省法院、省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批准有关计划和预算,通过法定程序将省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为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细化落实的思路措施、凝聚了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大会还顺利完成了选举任务。林武同志在大会闭幕会上的讲话,紧扣“干字当头、奋勇争先”,提出了必须锚定目标不动摇、必须聚精会神抓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勇攻坚、必须提高能力强本领、必须转变作风求实效的明确要求,必将有力引导和推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以实际行动努力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
与会代表在参加审议时普遍认为,2024年是山东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振奋人心;普遍表示,关于2025年全省各项工作的谋划部署,科学务实、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符合党中央精神,符合山东实际,符合人民期待,宏伟蓝图既凝聚人心,又催人奋进。这段时间以来,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掌握了大会精神,从社会各界的反映来看,大家普遍对大会召开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充满了信心。
二是汇集了一批反映民意、彰显民智的议案和建议。大会期间,与会代表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许多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大会共收到1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72件,其中立法方面的60件、监督方面的12件,涉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经大会主席团研究,确定将65件作为代表议案处理,已全部交由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在闭会期间审议,其余7件代表议案转为代表建议处理。大会共收到代表建议1102件。代表们高度关注推进高质量发展,就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提出建议380余件;非常重视增进民生福祉,围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提出建议390余件;十分关心城乡融合发展,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提出建议200余件。此外,代表们对其他领域工作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大会秘书处已对这些代表建议进行了及时分办。会后,省人大常委会将认真处理代表议案,督促有关承办单位扎实办好代表建议,确保将代表们的真知灼见有效转化为做好相关工作的政策举措。
三是提升了良性互动、同向发力的氛围和共识。这次大会继续安排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力量,在各代表团审议相关报告时,到代表团面对面听取代表的审议意见,并通过当面、书面、电话等互动交流方式,及时向代表作出答复。大会期间,省直48个部门单位组织80多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这项工作,单位范围和参与人数都是历史上最多的,工作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根据统计,各有关方面共收到代表提出的审议意见1504条。其中,省人大常委会收到61名代表提出的审议意见91条,省政府收到171名代表提出的审议意见292条,省法院收到362名代表提出的审议意见675条,省检察院收到287名代表提出的审议意见446条。经过大会秘书处的精心组织和省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的扎实努力,在大会闭幕之前,这些审议意见已全部向相关代表答复完毕,代表们普遍表示满意。该项做法,有力保证了代表提出的审议意见在“第一时间”得到充分回应和推进落实,已成为山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和鲜亮品牌。
大会顺利圆满召开,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与会代表认真履职的结果,也离不开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大会筹备及召开期间,大会秘书处各工作组、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有关新闻媒体、各住地宾馆、济南市有关部门单位等做了大量工作。借此机会,向为大会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各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省委的坚强领导,有全省上下的笃行实干,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一定会圆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必将更加精彩!
中新社记者: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过去一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主要指标增速持续好于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请问,围绕“走在前、挑大梁”,2025年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孙爱军:正如您所说,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全力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推动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彰显了大省担当。复盘全年经济,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增势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总量达到9.86万亿元、即将迈上10万亿大台阶,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好于全国。二是动力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53%左右,数字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49%、撑起“半壁江山”。三是后劲足。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15.1%,民间投资增长7.6%、占比达到63.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
总的看,去年山东经济回升向好的整体质量高,山东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对今年工作,省委、省政府作了全面部署安排,省发展改革委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扭住关键、靶向攻坚,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是聚力深挖释放内需潜力。把抓项目扩投资牢牢抓在手上,已提前谋划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77万亿元、超过去年计划投资900多亿元;同时,细化梳理了年度拟投产项目3900多个、比去年多100个左右,对这些项目,将跟踪服务、全要素保障,推动快建设、早达效。尤其是,抓住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支持机遇,加大城市更新、设备更新、应急保障等领域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此外,今年国家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资金明显增加,将用足用好政策,推动举办更多特色节庆促消费活动。春节马上到来,请有需求的消费者多多关注、享受政策红利。
二是聚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进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积极争取重大石化项目落地建设,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装备技术升级、先进工艺推广,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抢抓新兴未来产业发展风口,实施好人工智能发展三年行动,布局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开展无人驾驶试点,再谋划实施100个左右数字产业重点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单列,落实好20条专项支持政策、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全力抢占新赛道、壮大新动能。
三是聚力提速能源绿色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尤其是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仅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也是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提速建设胶东半岛核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新开工一批风电、光伏项目,确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3亿千瓦、占到总装机的一半以上;同时,深入实施煤电转型升级行动,全年能源领域投资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推动能源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四是聚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力抓好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地,主动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组织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排查清理行动,积极争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国家试点;推动修订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进一步破壁垒、降门槛,在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再拿出一批优质项目吸引民间资本,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出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云智”监管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招投标,通过这些举措,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以实干实绩在“走在前、挑大梁”中展现应有担当。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抓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请问省科技厅,今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孙海生: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上,科技创新成为高频词,无论是总结成绩,还是部署工作,科技创新都是浓墨重彩,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省科技厅将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一,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2024年,省科技厅出台了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2个指导性文件,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海洋、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盐碱地综合利用等10个重点领域,分别制定了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构建“2+10”工作体系,明确了未来三年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创新产品和示范应用的主攻方向。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全面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让科技攻关更加突出“精准性”,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创新需求,深入实施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精准布局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围绕石油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突破高纯电子化学品、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强化新技术对生产流程的系统再造。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突破先进芯片制造、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等核心技术,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突破AI大模型开发、大载重长航时无人机研制等前沿技术,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让高能级平台供给更加突出“契合度”和“显示度”,在布局建设阶段突出“契合度”,让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与产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平台运行阶段突出“显示度”,引导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凝聚创新资源,聚力破解产业共性技术难题,产出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让人才供给更加突出“高层次”,全面摸清高层次人才需求,精准施策,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第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山东坚持一手抓龙头企业,一手抓研发投入占比高、复合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硬科技的“三高一核心”中小企业,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目前,山东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88.5%,居全国第一;去年,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量达到36家,山东单位牵头的25家,其中企业牵头的14家。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90%以上由企业牵头承担;省科学技术奖中,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比例达到83%以上。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出题人”“答卷人”“阅卷人”。
第三,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24年,省科技厅出台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16条“硬措施”,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系统破解“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问题;并通过打造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企业孵化、融资路演等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场化、实体化运行的山东科技大市场,完善“山东好成果”发布机制,有力推动科技创新要素高度汇聚、精准匹配。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狠抓科技成果转化16条措施落地见效,着力建强用好山东科技大市场,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打造立足山东、联动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同时,将持续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完善“科融信”综合服务机制,扩大“拨投贷”联动、“先投后股”试点,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大家普遍感到,近年来山东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文旅消费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文旅消费和文旅产业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请问,省文旅部门在新的一年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文旅消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喻剑南:正如您所说,近年来山东文旅市场持续火爆,综合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体量更大。去年全省接待游客9亿人次,旅游收入首次破万亿,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7%左右,重要支柱产业地位逐步彰显。二是爆款更多。像淄博烧烤,曲阜尼山圣境,临沂的琅琊古城,大明湖畔的超然楼、夏雨荷亮灯等,既给人们舌尖上的满足和沉浸式体验,又诗意浪漫,情绪价值拉满。三是效能更好。2024年全省共举办文旅促消费活动1.5万余场、营业性演出6万余场、文旅惠民活动50余万场,“与辉同行阅山河”4天直播带货528.6万单,整体销售额2.58亿元。
新的一年,将着重抓好4个方面:
一是抓优惠放送。一方面,联动金融机构推出不少于5000万的消费减免优惠,广大游客在山东只要刷银联卡或指定银行卡,就可享逛景区满50减10,住酒店和等级民宿满200减30,泡温泉满150减30,旅行社团费也有较大优惠。另一方面,全省1200余家景区,特别是4A级以上重点景区,推出门票减免等170余项优惠政策。比如,春节期间,曲阜三孔对在济宁住宿并自愿发布三孔游记攻略、短视频的大学生及父母免首道门票,台儿庄古城对周边省市游客推出3折优惠。
二是抓活动组织。在组织好传统非遗、节庆等活动的同时,聚焦演唱会、演出、赛事等重点发力。演唱会方面,济南将举办刀郎、李宗盛演唱会,烟台举办刘若英、青岛举办毛不易演唱会,2025年全省计划组织演唱会、音乐节不少于5000场,可尽情参与、嗨唱齐鲁。影视及演出方面,储备了很多精彩内容,像定档大年初一的《封神2》《唐探1900》分别拍摄于青岛影视城、德州乐陵影视城,在临沂沂南录制的电视剧《生万物》《我们的河山》将登陆央视、爱奇艺平台,蒲松龄家乡淄博与开心麻花合作打造了大型沉浸式演艺《奇幻聊斋》,相信“跟着演出游山东”2025年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体育赛事方面,支持马拉松、垂钓、村BA等赛事举办,抢占匹克球等新兴赛道。
三是抓产品供给。上半年在德州召开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下半年在济宁举办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持续优化产品业态。这里举几个例子:发展旅游列车。开通“好客山东”—齐鲁号旅游列车,推出配套产品和优惠政策,加大组团社奖补,让广大游客乘着列车便捷游山东,相信能给大家带来新场景新体验。发展邮轮旅游。依托青岛邮轮母港开港10周年,推进建设山东邮轮旅游消费体验中心,目前已储备国际航线40余个,在家门口就可登上邮轮游世界。4月份,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将在青岛开启两条4晚5天的国际航线,这是“爱达·魔都”号在上海以外的中国港口城市首次亮相。发展乡村旅游。这方面,山东有威海烟墩角观赏天鹅云集,济南卧云铺品读齐长城历史,淄博和尚房地处古老峡谷,临沂竹泉村体验北方少有的桃花源式村落,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发挥全省77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镇、246个省级以上重点村的示范效应,打造更多乡村美景,让诗和远方栖息田园、融入生活。发展入境旅游。出台《“引客入鲁”奖励办法》,开通东南亚、俄罗斯入境旅游包机,提升曲阜“中华优秀文化国际研学营地”,组织400家以上境外旅行商来鲁踩线考察,办好香港“百家社团分享山东”、东南亚“百团万人游山东”活动。发展业态场景和文创产品。推进“知名景区+工业旅游企业”模式,借助热播剧《国色芳华》进一步做优做强菏泽牡丹、曹县汉服,推动改革文博场馆文创产品开发收益分配机制,打造更多山东好品、爆款“好物”。昨天上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山东的青岛市台东旅游休闲街区、临沂市灯火兰山·新琅琊旅游休闲街区入选,这些休闲消费新场景,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好体验。
四是抓环境营造。秉持“好客”理念,加强服务提升,优化市场环境,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宠客的浓厚氛围,千方百计让游客在山东玩好、吃好、住好、买好,畅游齐鲁、乐GO山东。
香港商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墨”颇多,涉及很多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请问,今年山东在增进民生福祉、办好民生实事方面,都有哪些具体打算?从财政部门来讲,如何保障好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
王元强:民生为大、民生为要,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民生保障摆在突出位置,反复强调要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山东民生支出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368亿元,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真金白银”为群众办实事。根据省委、省政府“在强化民生保障改善上聚焦用力”的部署要求,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研究制定了20项重点民生实事2025年度工作方案,近日将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突出实际实效:
——从涉及内容看,重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方面,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领域大事要事,继续纳入民生实事范围,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紧盯群众新期盼、新关切,把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小区非直供电、噪声污染、看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民生焦点、难点问题,优先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通过小切口改善大民生,让民生保障更加可感可及。
——从惠及群体看,充分考虑了多方面群体需要。比如,聚焦“一老一小”,继续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发展单位办托、社区嵌入等多元化托育服务,安顿好“一老一小”,让更多家庭减少后顾之忧;聚焦重点就业群体,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扬帆计划,健全治理欠薪长效机制,切实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聚焦特殊困难群体,落实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孤困儿童助学助康项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以实打实的举措,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从政策措施看,更加突出综合施策。坚持把惠民生和扩消费、促发展结合起来,大力优化消费环境,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农村路网建设等民生工程,在有效改善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更好地推动稳投资、扩内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5年,财政部门将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接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各项民生政策,让民生保障持续加力、更加给力。
一是“厉行节约”保民生。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10个方面过紧日子措施。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带头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民生急需上。各级财政日子再紧,也要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
二是“下沉财力”保民生。统筹中央资金,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推动更多资金向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向县域基层倾斜,切实增强基层民生保障能力。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的省与市县共同事权事项,省级将严格按照支出责任予以足额保障,减轻基层民生支出压力。
三是“突出实效”保民生。今年的20项重点民生实事,每一项都与年度预算作了精准衔接,确保资金足额安排。各项民生实事效果如何,百姓是否满意,资金投入只是一方面,关键还要看落实。下一步,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把民生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作为财会监督、绩效评价的重点,进一步严格资金使用监管,提升民生资金质效,努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大众新闻记者 杨烨莹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