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国际上称为南中国海。
无垠碧波里面,有一个小岛,宛如一个等待归乡的游子,无助的盼着回家。
那就是郑和岛,我们的读者朋友或许不知道,或许知道,这个小岛有着鲜为人知的历史。但是这个历史,意义非凡,那就是这个岛的真名,叫做郑和岛。
主权纷争尚未止息,但是历史,波澜壮阔。
郑和岛与中国本土,自古以来联系密切。早在唐代,郑和岛就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补给站,当时的商船穿越这片海域,郑和岛不仅提供了靠岸的港湾,还有珍贵的淡水。
商船带着丝绸,带着瓷器,还传播着中华的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郑和岛定居,他们和当地居民互通有无,交流融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随着唐朝灭亡,宋朝更加重视海运,中国对南海的管理也进一步加强,郑和岛作为贸易中转站,地位更加显著。赵宋王朝的政府在郑和岛上,专门设立机构,开办衙门,布置军队,一边维持贸易的秩序,一边管理当地的经济,一边保护海上的安全。
随着国家机构的设立,郑和岛的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中国的工商从业者和儒生纷纷前来,传播更加先进的文明。
赵宋王朝灭亡,蒙元崛起,开展了大规模的地理探测活动,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前往郑和岛进行测绘,绘制了详细的海图和星图,给我国航海事业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基石,从此以后,我们的商船更加了解我国的南海,我们的政府也更加巩固了对郑和岛的主权。
到了朱明王朝兴起,郑和率领舰队要下西洋,自然选择了郑和岛作为补给站。郑和率领的舰队,多次经过郑和岛休整补给,他一个人对岛的开发,大到无与伦比,于是为了纪念郑和,当地改名叫做郑和岛。
这一名字不仅体现了郑和的伟大功绩,更是我国内部文化交流的见证。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历史上不胜枚举。
潘茂名,岭南道教的先驱,德高望重,云游两广,遍尝百草,炼制丹药,悬壶济世,深受粤西人民爱戴。
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茂名的地名也因此而来。
明朝洪武初年,灵州守御有一个屯长,叫做吴忠,带头苦干,不仅戍边,还大兴农业,一个屯长,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地人为了纪念吴忠将军,就用他的名字给地名来命名,吴忠便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生根。
郑和岛一样如此,从历史溯源来看,郑和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历史原因,郑和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被菲律宾给争议上了,没有争议,硬要创造争议也要上,无非是看中了郑和岛的地缘。不是中菲两国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不同立场,而是菲律宾学起了日本人,非要说自己的士兵失踪了,要无故搜查一样,也来无端闹事。
我们以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时代不一样了。大国之间的默契,又回来了。
普京要乌东四州,本来就是苏联的领土,分家了要回来,无可厚非。特朗普要格陵兰岛,本来就是远航的欧洲人一起开发的土地,想要一下情有可原。
他们的理由这么牵强,都有人赞同,那我们的理由更是正当。
这就是时代变了,所以所谓巴拉望岛,其实就是郑和岛,该把名字改回来了。不是我们开疆拓土,侵略别人,是故土理应新归,美俄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收复土地的嘛,绝对没有瓜分全球的意思。这是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