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贵阳市举行《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要从编制背景、主要内容、特色亮点三个方面,介绍了《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相关情况。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贵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支持下,组织编制《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广泛征求并充分吸纳部门、地方、专家和公众意见,历经多轮修改完善,经贵阳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于2025年1月9日获国务院批复。《规划》共14章141条,对贵阳国土空间作出全局性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明确贵阳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规划》确定贵阳是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全国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明确到2035年,贵阳建成彰显“中国数谷、避暑之都”独特魅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支撑黔中城市群综合实力逐步提高,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规划》坚持底线思维,基于贵阳空间资源禀赋,结合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析,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规划》明确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5.6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0.8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973.7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879.90平方千米以内。
构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规划》坚持系统思维,基于贵阳自然山水格局,以三条控制线和主体功能区格局为基础,构建“一带两区、多点多廊”的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在此基础上,统筹保护与开发,明确“一环三区多点”的农业空间、“一带四廊、八河千园”的生态空间、“一核三心多组团”的城镇空间,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城镇高质量发展。
塑造全域特色魅力空间新画卷。《规划》坚持文旅融合,基于贵阳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及城乡风貌特色,提出在全域塑造“山水都市、高山田园、乌江画廊”三类魅力空间,展现山水城景相融的空间形态和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围绕全国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用地供给,保障特色景区、景群建设,打造卓越的山地旅游目的地、避暑康养度假目的地、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
打造生态宜居高品质中心城。《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基于贵阳城市发展,逐步推进疏解老城、建设新城。以保护“九门四阁十三关”等山川形胜和城市肌理,保障“一河百山千园”蓝绿空间建设,塑造“省会风范、筑城风韵、现代风尚、山水风光”城市特色空间形态,打造锦绣湖山的宜居之城。
记者/马秋霞 刘权锐
编辑/邹婷钰 责编/杨青青 审核/虎俞均 终审/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