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曾经说过:“共产国际成立后,曾派人到各国做工作。在中国,他们不仅找了陈独秀、李大钊,还找过江亢虎、黄介民和戴季陶;在北方找过吴佩孚,在南方找了孙中山。”

本文试就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的过程作一历史的考察和分析。

共产国际成立后,十分关心东方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希望加强与中国革命力量的联系。

1920年7月,共产国际“二大”召开。列宁为大会撰写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并在大会上作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

报告认为在殖民地国家中,无产阶级应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统一战线。据此,共产国际加快了在中国寻找合作者的步伐。

从1920年春起,共产国际便不断派员到中国寻找可以联合的力量。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吴佩孚进入了共产国际的视野。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清末秀才。1898年入聂士成的武卫军当兵,1902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1906年任北洋军第三镇曹锟部营管带,炮兵第三标标统等职。



1916年1月,护国战争时,随曹锟入四川作战,升任旅长。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帝制时,随曹锟参加“讨逆军”,任西路军前敌总指挥。1918年南北战争时,攻岳州,陷长沙,4月占领衡阳。

6月任援粤军副司令时,秉承曹锟意旨与南军达成停战协议,通电主和。

8月,公开攻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实为“亡国的政策”,直系将领纷纷响应。1919年12月,冯国璋死后,与曹锟成为北洋直系的首领。

众所周知,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从1917年上台以后,为实现其“武力统一”政策,大借外债,扩充武力,对外“宣而不战”,对内“战而不宣”。

对于巴黎和约,段祺瑞一开始就力主签字,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也竭力向大总统徐世昌进言,公然为日本侵略作辩护。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北洋政府在山东问题上动摇、妥协。

与皖系妥协退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吴佩孚的对日态度。巴黎和约问题发生以后,吴佩孚连连通电,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

吴佩孚还表示,卫国是军人天职,与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背城借一。如国家急难有用,他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备效前驱。

当外交成败关乎国家前途之时,吴佩孚敢于打破沉寂,公开发表意见,强烈反对条约签字,慷慨激昂,确实表现了“军人卫国御辱的决心”。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以国内的群众反日运动为后盾,于五四运动中,直系势力的“核心人物”吴佩孚表现出了有别于其他军阀的独特个性。

他发表通电,对学生的爱国热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他指责北洋政府对直言学生大肆逮捕、镇压,是“轻重倒颠措施”,并告诫北洋政府“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大狱之兴定招大乱”。

他敦促大总统徐世昌,为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释放学生,培养士气,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

吴佩孚反对日本侵略,反对安福弄权,力促和平统一,支持学生运动等行为,使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就连死对头国民党的机关报都称他是“爱国军人”。

从1921年初开始,吴佩孚引起了共产国际和苏俄当局的高度关注,共产国际和苏俄当局将他作为可以联盟的中国进步军人,想办法与之联合。

1921年11月23日,拉狄克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发言中,表述了当时共产国际对吴佩孚的态度。

拉狄克说:“我们不要怕吴佩孚将来会反对我们,而是要迅速行动起来,帮助吴佩孚统一中国。”

当时的吴佩孚对苏俄也有好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