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年天气“掐指”春节冷暖,老百姓的经验能准多少?

眼下正是腊月廿三小年,大伙儿都在谈论“春节冷不冷,就看小年”这个说法。我是老张,干了20年民生报道工作,今天特意跑了趟气象局,又走街串巷问了问咱老百姓,想给大家说道说道这事儿。

要说这小年预测春节冷暖,还真不是瞎掰。北京气象台王主任接受我采访时说,腊月廿三正好处在“大寒”节气附近,这时候的天气走势,还真能反映出冬末春初的气温变化特点。

“小年这天要是寒风刺骻,春节期间八成也得哆嗦。”在西城区一家菜市场卖了30年萝卜白菜的刘大爷跟我掰扯,“我这么多年都在露天摊位,深有体会。要是小年就冷得慌,年三十到初五准得多备点棉衣棉裤。”

刘大爷说得没错。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数据,过去10年,小年的天气状况和春节期间的气温确实存在7成左右的相关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李教授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一旦形成稳定的冷空气活动,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可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

气候变化让天气越来越“不按套路出牌”。

北京师范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张教授给我打了个比方:“就像打麻将,以前大家都按老规矩出牌,现在可倒好,气候变暖就跟换了副新牌似的,老经验不太灵了。”



听张教授这么一说,我又赶紧查了查最近几年的记录。还真是,2022年小年暖烘烘的,结果大年初一就来了个寒潮;2023年小年冷得够呛,到了正月十五反倒暖和得让人直冒汗。

这不,我又跑去问了问基层气象站的工作人员。老李,气象站干了25年了,给我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天气云图说:“现在预测天气,得靠卫星、雷达这些高科技。农谚有它的道理,但咱也得与时俱进。”

说到这儿,我想起前几天在社区遇到的王大妈。她正张罗着准备年货,聊起天气预报的事儿,她乐呵呵地说:“管它冷不冷呢,反正备着厚棉袄,多囤点暖宝宝,该吃吃该喝喝。”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的最新预报,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升温,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东北、华北多地仍将持续低温。

不过气象专家提醒,这只是初步预测,还得随时关注天气预报的更新。



采访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东城区一家中医诊所遇到的老中医张大夫。

他说得特别在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与其整天琢磨天气冷暖,不如把自己的起居调理好。

冷了就多穿点,热了及时减衣,这才是长久之计。”

这两天我又特意去城郊农村转了转。种了一辈子地的李大爷告诉我:“别光看小年这一天,得往前看三天往后看三天。要是这几天风向老变,那春节八成也是忽冷忽热。”

说到底,天气预测是个技术活儿,光靠经验还真不成。气象专家建议,大家在参考传统经验的还是要多关注权威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信息。

对普通市民来说,与其过分纠结春节天气如何,不如提前做好冷暖两手准备。该添置的棉衣棉裤要添置,要备的保暖神器也得准备好,这样不管天气咋变,都能从容应对。



回想我这些年跑新闻的经历,发现老百姓对天气的态度越来越理性了。年轻人掏出手机就能查天气预报,老年人也学会了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咱们应对天气变化更有底气了。

你们那边小年啥天气?准备怎么过春节?欢迎大家一起聊聊,说说各地的情况。咱们互相交流交流,也好有个准备。毕竟过年最重要的,不是天气冷暖,而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开开心心。

年关将至,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别管春节天气咋样,记得添衣保暖,让身体暖和了,心里才能更热乎。这个春节,愿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团团圆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