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好货一站式购齐、缤纷年味儿家门口可享、非遗文化融合式“出圈”、特色年货“超靠谱”推荐、邻里相聚家园情升温……今天是农历小年,伴随着洪亮的运河号子和清脆的锣声,“灵蛇贺岁 运河大集”张家湾大集新年季在通运桥畔正式拉开序幕。
作为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大集”的分会场之一,张家湾大集新年季主题活动融传统大集、特色展售、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等多元为一体,自小年至元宵节精彩不断、好戏不停,让市民“沉浸式”感受、全方位体验红火热烈的新春氛围。
每逢农历的三、八,快到张家湾赶大集吧!
1
舌尖上的年味儿
古朴、沧桑的通运桥,累累车痕,写尽昔日繁华。张家湾大集,就设在桥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张湾特色尽在这里。”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古老的通运桥,被集市的烟火气和人们的热情唤醒。
集市上两百多个摊位,分成了两条街,一边以食品为主,另一边则是杂货和生活用品。临近春节,摊主们备足了货品、增添了种类,热腾腾的现磨黑豆浆、羊杂汤,刚出锅的排叉儿、烤鸡腿,整个大集弥漫着令人垂涎的美食香。
家住次渠的刘艳专程来赶张家湾大集,11点刚过,手里已经拎着满满几大袋战利品,顶花带刺的黄瓜、鲜榨的甘蔗汁、滋滋冒热气的肉蛋堡,收获颇丰。这个冬天,对照着“通州大集日历”在各个大集间“特种兵”式穿梭,成了刘艳和家人的乐趣之一。“昨天刚逛完台湖大集和漷县大集,今儿就来张家湾了。地方大、东西多,物美价廉。我就是通州人,打小儿就跟着爷爷奶奶赶大集,现在还是爱赶集,我看大集上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真不少呢!”
“虽然出门就有超市、菜店,但俺们就爱赶集,就为图个热闹劲儿,边逛边吃,有气氛!我们多少年都在张湾大集买东西,几乎水果和菜都是在集上买,在外边还真买不到这么新鲜的。”家住张湾村的李佳晃着手里满满的几大袋蔬果,脸上堆满了笑。
逛大集怎么能不吃点?在张家湾大集,最好吃的咯吱盒、新鲜的清真牛羊肉、南大化的金耳、苍上科技小院的草莓等特产和农产品应有尽有;鲜榨甘蔗汁、炸油饼、酸辣粉、大煎饼等小吃摊位,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聚集地。
炸糕摊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且等着呢,20分钟起!”市民王晓菲足足排了25分钟,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一脸的满足。
在张家湾清真美食摊位前,摊主马翠兰正忙得不亦乐乎,炸鸡、酱牛肉、松肉、丸子、糖卷果、白年糕、咯吱盒,这些都是通州百姓过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在通州的美食中,属“咯吱盒”最为有名,它是一种油炸的面食,因为咬起来咯吱有声而得名,而张家湾的咯吱盒又是通州最正宗的,嚼起来松脆有回味。“今儿咯吱盒和糖卷果都卖得特别好,我已经在张家湾卖了40年的清真美食,讲究的就是一个真材实料,手工制作。看我们这糖卷果,用料讲究着呢,枣我用的是山东优选大枣。糖卷果寓意幸福团圆卷起来,新年好兆头。”马翠兰神采飞扬地介绍。
张家湾大集上的驴打滚也是一绝。“一般驴打滚都是糖馅儿的,我们家还有豆沙馅儿的,今天豆沙馅卖得特别好,我们三点就起来准备了,供不应求,大家都特别喜欢这种传统小吃。”在驴打滚摊位前,摊主忙个不停,还不忘叮嘱顾客,务必当天吃完,新鲜的最好吃。
2
大集上的非遗
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为了让市民度过一个更喜庆、更有韵味的新春佳节,张家湾镇整合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在大集周边进行环境布置和氛围打造。进门处,“运河大集欢迎您”的大门头耸立,火红的对联福字、喜庆的灯笼挂满枝头,点亮新春的浓浓气息。
“运河大集”由何而来?张家湾大集有怎样的历史发展脉络?漕运文化因何形成?唐娃娃、东方艺珍花丝镶嵌、毛猴等非遗技艺如何坚守“出圈”?为让市民对运河大集、张家湾大集及辖区内非遗文化品类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大集周边开设了一条“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述相关历史、制作工艺,让人们在逛大集的同时也能品文化、学知识。
在非遗摊位区,张家湾唐人坊的唐娃娃大受欢迎。这是一种结合传统与现代,以北京绢人技艺为基础创新设计的衍生品,以精美的做工和栩栩如生的造型而闻名。在制作工艺上,融合了北京绢人的多项传统技艺,如捻丝编花、手绘妆容、手工盘发和刺绣等,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和材料进行创新。唐娃娃曾多次作为国礼和北京礼物享誉国内外,成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爷爷,我喜欢这个毛猴!”在毛猴摊位前,栩栩如生的毛猴吸引了孩子们。张家湾镇齐善庄村的张凤霞是京味毛猴第四代传承人,她说,用材简单的毛猴之所以能够惟妙惟肖,主要是以猴的动态传神,无论是站立、坐卧、盘伏、伸展还是大小、高矮、胖瘦及动作的一招一式都在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恰如其分的夸张、凝练,使每个毛猴的性格特征通过体态语言展现出来。
3
繁荣盛景再现
商户云集,人头攒动,不禁让人想起了张家湾作为昔日大运河第一码头的繁荣盛景。
《通州纪事》作者、中国文物学会会员王陆昕介绍,张家湾大集的形成,与漕运功能息息相关,其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辽、金时期,远超500年。张家湾位于通州镇东南8公里处,随着潞水(北运河)漕运功能的兴起,人烟日渐增多,形成集市。距今476年的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通州志略》,里有一个“市集”章,其中提到的乡镇市集有四,比较特殊的是张家湾,因为“南北水路要会之处,人烟辐揍,万货骈集,为京东第一大马(码)头。”所以“日日为市”。
清乾隆48年(公元1783年)的《通州志》中记载,彼时,通州的市集更丰富了,也许是赶上乾隆盛世,牛市东的杂粮市搬到了东关,改成日集,北关增加了专门经营粮食的日集。乡镇的大集则增加到9个,其中张家湾集场,逢单日集期。在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的《通州志》中,除了在州城增加了钱市,乡村集场未变,而张家湾集增加菜市、猪市、草市、骡马市。
光绪末年,漕运终止,商业衰败,张家湾的坐商只剩下了30余家。1949年以萧太后河南部为集市。1984年开始改造张家湾旧镇,规划建设新镇,集市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张家湾建成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有坐商96家、集市摊位650个,逢农历三、八为集,一直延续至今。
张家湾大集为什么这么火?王陆昕说,除了能够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更吸引人的还是那种气氛。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人挨着人,人挤着人的融合感,既保留了原生态、烟火气的老味道,又融入了文商农旅的新元素、新体验,是大集得以延续且不断人气走高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悠久的集市文化,包括张家湾大集在内,张家湾地区共可细分出9个集市,足可见当地人民对集市的喜爱。
4
传承与创新
既有历史底蕴,又包罗现代繁华的张家湾大集,今年有哪些新意呢?
“今年的大集,我们不仅有传统的商品售卖区、还增设了文化宣传区、活动展演区、运河文化区、志愿服务区等,做到了四味俱全,让大集不仅有经济味,还有文化味、烟火味、人情味,让市民同时感受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深厚。”张家湾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付家亮介绍。
除此之外,张家湾大集不仅提供了张家湾本地美食、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文创产品,还引入了全区的知名品牌,如通商集团的小白楼百年老店产品、新华书店书籍、农村农业局推荐的知名企业产品。为了增添参与度和乐趣,大集还开展了集盖抽盲盒促销活动,助推惠民利民;还协调镇安全、综治、社区办等职能部门开展节日安全服务宣传,安排了综合志愿服务台提供志愿服务,共同助力市民过个安全祥和节日。
自小年至元宵节期间,张家湾镇各村还将开展“运河开放麦”“巧手做非遗”“浓墨添重彩”“欢乐庆元宵”等近20场主题活动。一场场新春盛宴、一次次邻里聚会,让大家在浓厚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增进友谊,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服务信息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陈施君
摄影: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