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833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是千年前辛弃疾观灯之景,也是小年夜当晚,乙巳新春“长安灯会”亮灯后的斑斓时刻。

灯光灿若星河,更遥相呼应——从西安到开罗、罗马、雅典,世界四大古都一同点灯为媒,盏盏花灯俨然成为文明交流的星星之火。


不久前,美国网友涌入小红书后与中国网友热情互动,这波“跨越时差”的对话好比跨越国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星星之火”,同样折射着文明互鉴的熠熠光芒。不少网友感慨,写了那么多年的“李华的信”终于收到了回音,许多美国网友更“来信”表达来中国旅游的期待,吸引大家推介起了自己的家乡。



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英语试题常以“假如你是‘李华’,写给你的外国笔友”为题考察作文,不少年轻网友都有着当“李华”、想象外国朋友的生命体验,故而有此调侃。

而今,乙巳新春“长安灯会”恰似一封“李华的邀请信”,邀约外国网友前来西安旅游,写满 大唐风韵、古都风貌,更折射着热情、友好与温暖,洋洋洒洒地呈现出文明互鉴、文化共融的期待。

“吾乃大唐礼仪之官,今日在此迎八方宾客,连四海友谊之桥……”点灯当晚,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回荡着礼仪官的宣布声、观众的欢呼声,传递着情谊,更传递着喜悦与希望——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一盏灯亮如一轮月,承载着人类共通的、朴素而温暖的“团圆”情感。


这汇聚的热烈声浪中,长安灯会与世界四大古都灯火辉映、带着中华文化的厚重与真挚,“扬帆出海”。


“长安灯会”:

一场历史悠久的“邀约”


事实上,“以灯为媒”交融文化的长安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朝始,民间的长安灯会逐渐形成新春习俗,承载着人们对庆贺新年的美好情感,更体现着唐朝璀璨的文化与强大的国力。彼时不少西域文化元素也逐渐出现在盏盏花灯之中,更有不少“异域胡人”的身影出现在大唐。


唐张说诗云:“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呈现的便是盛大的长安灯会上文化交融、普天同庆的热闹繁华之景。无论“西域”或者“东华”,“灯轮千影”都温暖着人们的心脏。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如今,长安灯会也正如那“水与月”,千年不改、跨越国界,融合着文明的“星星之火”。


2024年小年夜,长安灯会与中亚五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携手,传递着联结与友谊,点亮了新春的第一盏花灯;

2024年10月,长安灯会登陆美国洛杉矶阿卡迪亚市圣塔安尼塔公园,“花灯为媒、文化相通”,承载着璀璨的中华文化与国人的美好期待,搭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2024年12月,世界知识出版社与曲江新区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举办2025年文化旅游系列推广活动。这意味着2025乙巳年“长安灯会”点灯活动、数字文旅场景将在未来,带着古都西安的厚重历史文化“扬帆出海”。

至今,乙巳新春“长安灯会”上,四大古都共同点亮了2025年的小年夜,发于泱泱大唐的“请帖”成为这个时代的“李华的信”,历史悠久却也生动鲜活,点亮着所有人的心。正如人民日报评论“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开放、交流、互鉴,是人类不变的主题,是各国民众发自内心的渴望。”


远方的朋友,见字如晤!邀请你们,同游灯会、共贺新春。再回首,千年前的大唐长安……


从一盏灯到一座城

“长安灯会”何以“文化出海”?


再回答最初题设的问题,我们的心中都已隐约有了共同的答案。

点亮“长安灯会”的小年夜,不仅仅是历史的邀约,也是时代的去信,更是中外民众共通的愿望。

文明互鉴的路途或许道阻且长,行至今日的中华文化却历久弥新。唐长安城已是今日的古都西安,曲水之畔的美景已成嵌入曲江新区的一块块“宝石”,而长安灯会也融合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依旧承载着这片土地的鲜活意蕴,得以“文化出海”。


长安灯会“出海”,凭借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

自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长安城到今日的西安,长安灯会上的每一盏灯,都是“活的文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生肖年俗、文物古器……从造型到雕画,盏盏皆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长安灯会“远帆出海”,传递的正是民族文化的动人力量。


长安灯会“出海”,依靠的是鲜活的创新表达。

传统的花灯如何依旧“迷人眼”?实在是与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耦合。当花灯碰撞上现代科技,用VR、AR等技术实现的互动景观、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呈现的色彩造型都成为了斑斓的艺术;当时代的锚点融于花灯,我们就看见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等上世纪80年代的造型花灯,象征着“美美与共”时代理念的“花球”……

事实上,创新表达抓住了时代的需求,就是刷新了人们赏灯游园的新体验。更具国风“唐潮”的沉浸式演艺、弥漫“烟火气”琳琅集市,线上直播、元宇宙灯会,融合历史与创新的长安灯会,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别样魅力,更让人们移不开眼。


长安灯会“出海”,传递的是交流互鉴的共鸣。

“火树银花不夜天”,自然要亲友相聚、家家团圆,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诉求,暗含在赏灯、猜谜、逛集市的每一处,凝聚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底蕴,更触动着人本身最纯朴的情感。

不论民族、不分国别,尽管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都会为一盏灯联想至一扇窗、一家人,乃至和谐美满的生活;我们可能会由长安灯会开始,感受到不同文化节日庆典的魅力;我们也许会在碰撞与交流中,感受到打破地域与文化限制的“美美与共”。


传统亦需创新,文化亦需交流。“长安灯会”正以它的历史魅力与现代气质感染着人们,正以它的璀璨与温暖彰显着人文价值、联结着人与人。

“长安灯会”何以“文化出海”?答案不言自明。


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未来的期许却早已生根。面对小红书外国网友的好奇与分享,面向世界各大文明的碰撞,我们点亮花灯,以热情待四邻、以文化会朋友,以长安灯会,邀约五湖四海。

乙巳新春,点亮小年夜的是一盏盏花灯,也是文明互鉴的书信、“文化出海”的自信,更是对文化共融的期待与笃信。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济全球化的滚滚大潮中,在网络世界的互联互通中,那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只会越发紧密,必将携手向前。”

编辑:羚玮

校对:蔷薇

初审:颖洁

终审:文静

西安曲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