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18年前,流行组合S.H.E发布这首《中国话》时,正好赶上奥运将要举办,中国文化高强度输出,承受全球目光焦点的时代背景。
就如同歌词里描述的一般:“伦敦玛莉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莫斯科的夫司基爱上牛肉面疙瘩。”那个年代的中国制造、中国符号对于老外们都充满新鲜感,用国产,学中文都是流行趋势。而伴随着多款中国公司的海外App面临禁令,逃离海外大厂社交平台的老外们,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学中国话”的热潮。
为了融入中国的在线社交圈,老外们开始了全套“汉化”。昵称要从中国网友那边取经,哪怕是不小心被抽象网友选择了“扶老太太闯红灯”,也自觉乐趣;个人介绍一定要中英混合,任何一个语法错误和标点问题都有善为人师的网友出手纠正。
如果说学语言只能是入乡随俗的基本礼仪,但自动翻译上线以后,老外们被征服的就不再只是“舌头”而是“胃”了。1991年,李安就在《推手》里展示过吃惯了“白人饭”以后,被中餐馋到流口水的老外,现在,类似个体时间变成现象级事件。
不少老外被能够轻易复刻的鸡蛋料理所征服,开始按各地网友给出的菜谱做还原,点进相关Tag,满屏的鸡蛋羹和“交作业”,会让人误以为自动跳转到了某厨房交流App。
此时又恰逢新春佳节临近,老外们自然也开始对这一喜庆日子的探索。教人讲“恭喜发财”的,Cos财神爷的,在新春庆贺视频的评论区里留下祝福的比比皆是。问题来了,过去几十年,中国文化的特色始终摆在这里任君索取,现在老外们突然发掘起来,只是因为禁令这么简单吗?其实不然。
其实中国社交平台成长的这几年,正好赶上中国文化主舞台从线下转到线上的节点。很多传统节日的习俗也许在线下难以寻觅,但线上非常完备。比如网易旗下的开放世界武侠手游《逆水寒》里,就有着完整复刻宋代春节习俗的特色节庆活动。
作为一款重点包含国风美学,非遗传承
的现象级游戏,《逆水寒》手游为了千万级受众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庆项目。近期上线,就会发现游戏主城的路边有灯笼,天上能有烟花,走走逛逛,看看庙会,灯会,吃小吃,打铁花、打雪仗等,都非常热闹。
不仅如此,在这些节庆活动中为质量把关的,也都是非遗民俗艺术大师。剪纸艺术、年画艺术等都不只是好看,也能有寓教于乐,让玩家追根溯源的可能。
此外,为了落实“不肝不氪”“不卖数值”的运营策略。官方也准备了海量的福利。
包含自选时装、免费坐骑盲盒、免费组件、大量游戏内货币资源和半价券等也都准备到位。玩家只要按照官方发布的日历每天领取即可获得。
大量加入新春习俗、非遗的游戏自然不止是《逆水寒》手游一个,这种全行业力推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一方面代表着国内文化自信的提升,一方面也是因为从业者找到了更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推广和传播方式,正是这种累积,才给了老外们探索和学习的契机。不知道屏幕前的大家是否也认可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