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近日从司法部获悉:近年来我国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加快提升,目前中国律师事务所已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07家分支机构,其中在相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3家分支机构,涉外律师人数达到1.2万余人。涉外仲裁案件当事人已涵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服务保障共建“一带一路”中肩负着重要职责,通过加快培育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建好“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综合平台,切实强化“走出去”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保护,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法治力量。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在连接中亚、东欧等地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上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其中,西安国际港站是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最大的车站。
此前,斯洛伐克矿泉水供应商B公司从未跟中国企业打过交道,也没通过铁路运输过产品。陕西某投资集团为与B公司开展合作,决定在西安寻找能提供相关服务的律所。
“接受委托后,我们律师团队制定整体服务方案,为双方合作解决疑难法律问题。”“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代表处、上海市锦天城(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政介绍,经过多轮沟通与谈判,双方合作达成,B公司的产品终于顺利“乘坐”中欧班列抵达西安。
“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发起成立,由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法律机构和律师个人自愿加入的国际性律师组织。近年来,会员就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涉及的法律热点难点展开深入交流,并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项目中提供高水平的法律服务。
陕西省司法厅涉外法治工作处处长马红薇介绍,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落地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代表处等法治平台和国际性专业组织。示范区围绕中欧班列、国际贸易等,持续开展法律服务保障。“比如联合中欧班列平台公司,以二手车及新能源车出口为切入点,开展中欧班列法律服务保障机制研究,采用‘以案释法’的形式,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西安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往往成为跨境商事纠纷当事人处置纠纷的首选。
在一起跨境贸易合同仲裁申请中,俄罗斯联邦工商会国际商事仲裁院发现被申请人发货地在广东广州,于是主动与广州仲裁委联系,将该案立案材料转递至广州仲裁委。
“这是一宗国外仲裁机构受理、仲裁员在国外运用‘广州标准’审理的案件,打破时空界限,以一案三地形式进行。”广州仲裁委有关负责人王天喜介绍,近年来由广州仲裁委制定和发布的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推荐标准(即“广州标准”),引领全球互联网仲裁规范化发展,为国际仲裁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如今,广州仲裁委已与新加坡、匈牙利、巴西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59家境外仲裁调解机构签约认可并推广“广州标准”,目前已为境内外10余家仲裁机构和组织认可并推广。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为努力优化商事法律服务效能,有效降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面临的各类法律和安全风险,助力企业“出海”。
在深圳前海,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以华语律师为主体,积极链接海外国际法律服务机构,强化多国别、跨法域的法律服务交流合作。目前联合会已整合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名华语律师资源,基本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全覆盖。联合会还依托华语律师资源搭建“法律服务全球通”信息化平台,构建国际法律服务全新供应链条。
在广州南沙,“一带一路”域外法查明(广州)中心入驻南沙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截至去年11月,中心已累计接受法院、律师、外籍投资者等主体提出查明或咨询需求123项,服务超40个国家和地区。中心还搭建起线上查明平台,收集储备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及门户网,方便公众自行查询所需境外法律法规。
“我们积极组建各类研究平台,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研究,形成投资领域法律服务指引等研究成果,更好服务企业、公民‘走出去’。”广东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张 璁)
《人民日报》(2024年01月24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