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围追堵截长征中的三大红军主力时,刘志丹同志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也是他的一大心病。于是,他向坐镇陕西的张学良询问刘志丹的情况。

张学良则告诉蒋介石:“刘志丹就是黄埔4期的那个刘景桂。”

闻听此言,蒋介石立刻想起来那个令他影响深刻的优秀学员,并懊悔道:“我这个校长没把他教育好哟。”

转脸,他便恼羞成怒地对刘志丹发出两万大洋的悬赏令。

刘志丹



可谁成想,在1935年9月,没被蒋介石抓到的刘志丹却被自己人关进了大牢,还被判了死刑。就在此时,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毛主席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是勃然大怒,道:“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

那么,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如此重视的刘志丹同志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而在生死关头,毛主席能成功救下这位革命英雄吗?

陕北的罗宾汉

1903年,刘志丹出生在陕西保安县,后来,他的老家改名为志丹县。旧中国的陕北是贫瘠落后,民不聊生。

当地到底有多穷呢?

在抗战胜利后,大特务沈醉有一回到陕北出差。他的车路过田间时,在田里劳作的农民都纷纷蹲下来。沈醉觉得特别奇怪,就问司机这是为啥。司机告诉他农民都太穷了,没裤子穿,所以有生人路过时,他们就会蹲下,好用上衣遮体。

眼见家乡是饿殍遍野,刘志丹从小就立志要救国救民于水火。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他的好几位老师都是我党党员。于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刘志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5年,刘志丹成为我党党员,在入党仪式上,他坚定地说道:“为了党的事业,我将奋斗到底,奋斗到死!”

这年秋天,他被组织介绍到黄埔军校就读,并于1926年10月毕业。如前文所述,在学期间,英气逼人、才华横溢的刘志丹给蒋介石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后来,蒋介石发现自己寄予厚望的“得意门生”居然成了死敌之后,才会那么恼羞成怒。

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毅然留在陕西,四处奔走,搞兵运,组织暴动和起义。1928年5月,他和谢子长等同志一起领导了我党在北方最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渭华起义。



面对敌强,起义最终不幸失败。但刘志丹是越挫越勇,并总结出了一套极具特色的“三色”斗争思想。

其中的“白色”就是打入敌人内部,进行分化瓦解;“灰色”就是通过教育,来争取和改造当地的土匪势力;“红色”则是发动当地农民群众,建立我党自己的武装力量。

从字面看,这思路简明扼要,但在实操中,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儿了。陕西,尤其是陕北,在旧中国是山高皇帝远,加上穷山恶水,民风是极其彪悍。而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刘志丹就是要在这样的地区,从零开始创建革命队伍和根据地。



凭借“江湖”大哥的风范,刘志丹用软硬两手收服了不少陕北的土匪势力。开国少将贺晋年当时就是他的部下。建国后,很多地区都在剿匪,唯独东北没搞,为啥呢?因为在解放前,东北的土匪已经都让这位刘志丹的“真传大弟子”给剿没了。

1930年9月,100多人的南梁游击队成立,由此,刘志丹揭开创建陕甘宁根据地的大幕。1932年底,刘志丹的队伍改编为红26军。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因为红26军是我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的第一支红军正规部队。



1935年1月,红26军在刘志丹的率领下抵达今天的子长县,当时叫安定县,与老战友谢子长指挥的红27军会师。这可是红军在西北地区发展壮大的里程碑。

从此之后,我党在西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愈发壮大,红军队伍壮大到5000多人,游击队则有4000之众。蒋介石也是越来越头疼,但老百姓对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则拥戴有加。

后来,斯诺曾经到陕甘宁边区采访,在从当地百姓的口中了解到很多关于刘志丹的事迹后,他大赞道:“他就是中国的罗宾汉!是惩奸除恶的上帝之鞭!”

1935年9月,“徐老虎”率领兵强马壮的红25军抵达陕北,成为第一支胜利结束长征的红军队伍。随后,红25军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合兵一处,组建为红15军团,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形势随之是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可就在此时,一场无妄之灾却落在了刘志丹的头上。

无妄之灾

1935年9月18日,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抵达甘南小镇哈达铺。当时,毛主席已经准备带着队伍继续打游击。可梁兴初找到的一份《大公报》,却意外地成为我党、我军命运的重大转折。



毛主席很重视从不同渠道搜集情报,而他老人家在看到《大公报》上关于蒋介石要“围剿”陕甘宁边区的消息后,是高兴地一拍大腿。由此,毛主席得知我党在陕北原来还有苏区,而且实力不俗。这对于一路苦战过来的中央红军,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9月20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立刻挥师前往陕北,与刘志丹的红军队伍会合。

众所周知,我党的事业正是以陕北根据地为第二个起点,从而走向最终的胜利。可以说,如果没有刘志丹创建的陕甘宁边区,那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很可能还要再推迟几年。



1935年10月,在指挥完劳山之战后,刘志丹和徐海东便立刻着手筹划下一场战役。而就在此时,后方发信要抓捕刘志丹等同志。

送信的干部深知刘志丹是位好同志、好领袖,所以在路上遇到刘志丹的通讯员时,干脆把信交给了他,让他转交刘志丹。

本来,这是一个脱身的好机会。但刘志丹在看到这封信后,以极高的党性,丝毫没有犹豫,仍然按要求返回了瓦窑堡。随后,他和5岁的女儿都被抓捕入狱,而死刑判决很快就下达了。

恰在此时,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10月19日抵达吴起镇,在前线指挥战斗的徐海东得知后,立刻策马100多里前来迎接。

当得知刘志丹等大批指挥员和干部都身陷囹圄,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之后,毛主席是勃然大怒,道:“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立刻停止抓捕、审查,不得再杀人!一切听中央指挥!”



11月7日,周总理亲自主持了刘志丹等同志的平反大会,含冤入狱的同志们立刻释放。

随即,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接见了刘志丹等同志,在慰问的同时,更感谢他创建的陕北苏区救了中央。而刘志丹和同志们则热泪盈眶地回答道:“党中央到了,就好了!是中央救了陕北!”

终于,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的形势转危为安。

1936年3月,刘志丹指挥红28军开始东征。开拔前,他深情地说道要用胜利来向毛主席献礼。



当月下旬,连战连捷的红28军前进到神木地区休整。当地一位老大妈颤颤巍巍地来到驻地,叨叨着要看看刘军长。战士们看着这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惊讶道:“您怎么看呀?”

而大妈深情地说道:“让我摸摸这位我们的大救星也好,那我死也甘心了!”

当战士们扶着大妈走到刘志丹跟前时,大妈摸着他的脸,是泪流满面,说道:“刘军长!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呀!”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1936年4月13日,刘志丹率部直抵三交镇。这个镇子是阎锡山在黄河岸边经营多年的“乌龟壳”,驻军有一个主力团加一个保安团。

部队在三交镇附近的留誉村驻扎后,刘志丹不顾鞍马劳顿,立刻登上西山观察敌情,制定进攻方案。

4月14日天刚亮,攻打三交镇的战斗正式打响。

因为敌军已经固守多年,所以,1团的进攻并不顺利。焦急万分的刘志丹让政委宋任穷留在指挥所坐镇,自己则亲自带着参谋、警卫员几个人赶到火线,并带头爬上一个距离敌人不到100米的小山头观察敌我态势。

刘志丹的配枪



因为这个山头可以俯瞰镇子内外的敌军部署和活动,因此已经被敌军的火力重点覆盖,没有任何可隐蔽的地形,刘志丹几人只能趴在山棱上冒着敌人的子弹,观察敌情。

在重新制定了进攻方案后,刘志丹派通讯员立刻下山通知1团,另外,他还把战斗情况写了一封短信,让通讯员送回指挥部。通讯员临出发前,刘志丹笑着让他告诉宋任穷政委中午一起进镇子喝酒庆祝胜利!

然而,他的笑容很快便凝固了……

永远的楷模

刘志丹的话音刚落,敌人的一串机枪子弹就射了过来。他的左胸瞬间中弹,身体踉跄了几下,便轰然倒下。

警卫员一个箭步,冲过去抱住首长。可此时的刘志丹已经呼吸微弱,面无血色,昏死过去。

部下们一边去找医务员,一边把刘志丹抬到山坡的反斜面。过了一会儿,刘志丹稍微清醒过来,留下的最后话语还是让警卫员赶快去找宋政委,抓紧消灭敌人。



在整理刘志丹的遗物时,战友们惊讶地发现,这位为中国革命立下不世之功的将领身上,没有一分钱,只有一小截铅笔和几支香烟。

1936年5月,边区政府正式将刘志丹的老家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

1943年4月,刘志丹烈士的公祭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他的同志们和上万当地群众是哭声震天。



毛主席后来语重心长地评价道:“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群众非常伤心,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



如今,刘志丹同志已经离去了80多年。在物质方面,他没有留下什么,但在精神上,他却是一面永远的旗帜,将永远激励着革命后辈勇往无前,无私无畏!

素材来源:
看看新闻
《“左”倾错误下忍辱负重 刘志丹顾全大局回瓦窑堡》
澎湃新闻
《刘志丹,一个不知有家的人》
《刘志丹的悲壮人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