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24日电 题:微山湖上万家渔火的“掌灯人”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一个浪头冲上船头,冰冷的湖水涌进张贺的鞋里,他低头看了一眼,挪了挪步,便拿起望远镜继续观测横贯空中的线路。“不打紧,习惯了。”
冬日微山湖,引擎的轰鸣声不时惊起附近的野鸭。国网山东微山县供电公司高楼供电所员工张贺和两名同事,正驾乘铁皮艇行进在湖上,沿着10千伏利民线巡线。
利民线关乎湖区4000多户渔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平时每周巡线2次,春节前后要加密频次。”张贺说,这条线80%的线路在湖泊和沼泽当中,只能站在船上用望远镜观测线路接头、绝缘子等部件是否正常。
微山湖上的气温要比陆地低两三摄氏度,站在前行的铁皮艇上,凛冽寒风让人不由得裹紧衣服。对向驶来的快艇激起的浪头袭向铁皮艇,引来一阵摇晃。
铁皮艇行驶到利民线第200号电杆时,张贺示意负责驾驶的刘传向岸边停靠。这个电杆的拉线松了,而螺栓处于湖面以下,需要下水作业。
船体停在芦苇丛中,张贺穿上厚实笨重的皮衩,从船头一步跨下,将船绳拴到岸边的灌木上。刘传用一根长杆试了试水深,“不到齐腰深,可以下了。”
张贺没有迟疑,探身下水。顾不上袭来的寒意,他准确找到故障位置,用扳手将螺栓重新上紧。
“湖区电杆的地基松,这些小故障如果不及时排除,时间久了电杆就会倾倒。”他说,“好在没结冰,要不然得跳进冰窟窿里了。”
“还是夏天好,衣服一脱直接就下水了。”刘传搭话。
“你忘了被蚊虫包围、蚂蟥叮咬遭的罪了?夏天蚊子那个头,3只就能炒一盘菜!”张贺此话一出,芦苇丛里响起一阵笑声。
眼前的芦苇丛,夏日密不透风、酷热难耐,电力工人脚踩淤泥穿行其间,每一次拔脚都考验着体力。
铁皮艇再次启动,前方还有55基电杆。一伙人巡完利民线,已近日暮。斜阳铺水,他们一路西行返回高楼供电所。
高楼供电所处于微山湖西南岸,出门就是水道。所里19名员工,负责辖区近万户渔民用电。路行千里好,隔水一步难。对部分员工而言,回家是一件麻烦事。
“我有3个‘家’。”见到徐保庆时,他正在为第二天巡检10千伏永胜线作准备。
徐保庆的妻子也是高楼供电所员工,夫妻俩一年中有300多天是在供电所度过的,供电所是常住的家。平时巡线和抢修的时候,来不及回所里吃饭,铁皮艇就成了临时的家,夏天有时会在船上过夜。而徐保庆真正的家在30多公里外的微西村。
保障湖区不停电,一句承诺让徐保庆在供电所坚守了18个除夕。“除夕夜湖区用电量增长,要通过供电系统观测用电情况,以便及时到达故障现场。”
有一年春节前夕,天气特别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徐保庆和张贺去湖区抢修,机动船边破冰边前行,到了破不了的地方,两人只好下船步行。
抢修时,两人先吃几口辣椒暖身,然后砸开冰,穿上皮衩下水作业。实在扛不住了,就上船裹上棉被,缓一会儿再接着干。
“现在巡线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徐保庆说,以前船慢,每次巡线要用两三天时间,现在一天就够了。
“我们还用上了无人机,配合人工巡线。”徐保庆的徒弟李帅插进话来。只要设定好航线,无人机可以对电杆的关键部位拍照存档,半小时就能巡完50基电杆。
这个“00后”小伙是2024年加入高楼供电所的一名新员工,刚在全县装表接电比赛中拿了奖。“今年力争考取无人机驾照。”李帅说。
暮色四合,微山湖上泛起点点灯光,夜色静谧而温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