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近日,民进党面临的总预算被删事件让人们看到了政治利益背后的复杂关系。在外界看来,这些被删减的预算似乎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开销,甚至只是民进党进行“大内宣”和养育网络水军的经费。然而,在这背后,隐藏着的不仅仅是为了选举所做的花钱行为,更是一条横跨民进党与“桩脚”之间的利益链,揭示了民进党在长期执政下积累的选票机器,和通过资源分配、利益勾结来巩固其权力的手段。



如果说民进党为了选举而四处撒钱不假,那在“桩脚文化”下,更多的是通过财政资源分配和利益输送,保持其对地方和基层的控制。这一切都深深嵌套在台湾的政治生态中,几乎成为民进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会发现,在民进党掌控的地区,尤其是南部,基层选举干部,尤其是“里长”,几乎全都和民进党紧密捆绑。在陈菊担任高雄市长期间,她对于民进党籍的里长常关照,提出什么要求几乎有求必应,而非民进党籍的里长提出的要求却往往被拒绝。这一做法,暴露了民进党对地方控制的手段,特别是在选举周期内,这些“桩脚”的选票支持,不容忽视。

而对于“桩脚”之外的利益群体,民进党同样不遗余力地通过行政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以陈菊当时在高雄市长任期内大力推行的市政项目为例,无论是道路中央的花圃种植,还是马路上的太阳能装置,都成为了民进党与地方利益相互结合的一个典型例证。所谓的“种花”项目,不仅能够给这些“桩脚”提供必要的利益,还通过装设太阳能设备等项目,使得民进党为基层“桩脚”创造了双重经济来源。通过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项目,民进党不仅仅获得了选票,也通过持续的资源输送,维系了与基层的深厚关系。

然而,这种种花、修路的行为,真正在为地方创造就业机会和长远发展吗?显然并不是。这一切不过是一个用假象来掩盖真相的手段,制造一种“我在为民众做事”的表象。实际情况是,这些投资大部分都流向了“桩脚”手中,并未对地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通过这些不涉及实质经济效益的“做事”,民进党得以通过财务资源的不断输送,维护其政治基础,而地方民众的利益却始终得不到真正的保障。



这一切都揭示了民进党在其治理过程中,如何巧妙地通过“利益共生体”来巩固其政治地位。它并不是通过真正的经济建设、产业升级来赢得选票,而是通过操控地方的利益分配和基层选票来维持其权力的持续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台积电等重要企业的“南移”,不仅仅是为了台湾的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为了确保民进党能够依托这些利益群体的支持,确保政治稳定和选举胜利。

民进党在经济上的“画饼”早已不再对选民产生实质性吸引力,因为真正能够改变台湾经济命运的项目,早已被掏空或转交给那些与民进党有深厚关系的利益集团。与此同时,台湾的出生率已经跌至全球倒数第二,民进党仍旧在不断强化自己的选票基础,试图通过进一步拉拢地方资源和利益来保持其政治稳定。台积电南部设厂等手段,甚至连台积电本身都成了民进党为巩固选票而作的“政治交易”。

不过,民进党以为靠利益链就能稳固自己的选票时,却忽视了更大的问题,台湾的出生率日益下降,人口的流动问题日益严重。民进党通过对“桩脚”的笼络,固然能够保证地方上的选票,但这些短期的政治交易无疑忽略了台湾面临的深层次危机。随着年轻人离开台湾,台湾的经济增长日益受限,民进党的利益输送政策虽然能够维系一时的政治稳定,却无法为台湾带来长期的发展。



而最近,民进党预算的削减,正是对这些利益链条的直接打击。原本为这些“桩脚”准备的资金,不得不被削减,这让民进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预算削减,意味着这些基层的利益输送将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破坏民进党与地方力量之间的政治联盟。这一削减无疑暴露出民进党在经济上的困境,显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继续维系与利益集团的关系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不再单纯依靠舆论和口号来吸引选民,而是愈加依赖金钱和利益的运作。通过利益共生、资源输送来稳固选民的支持,成为了民进党赢得选举的“法宝”。在这种背景下,民进党对选举的操控变得愈加隐蔽和深刻。它们通过把地方经济和选票捆绑,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而这个网络几乎涉及到台湾的每个角落。

民进党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选举铺路,维系自己政治机器的运转。然而,在资源越来越紧张的背景下,这一“桩脚文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预算的削减,无疑将对民进党原有的利益网络产生冲击,未来台湾的政治格局,或许会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