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非封建迷信,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1959年,云门寺的清晨依旧宁静。白发苍苍的虚云大师正坐在简朴的禅房里,享受着他一天中最简单的早斋。许多年来,虚云大师以其深厚的禅修功力和智慧,成为了近代禅宗的泰斗,弟子们都敬仰他、寻求他的教诲。

然而,今天的情形有所不同。不同于平日里安静的修行,今天,来自五台山、峨眉山,甚至遥远的西藏的僧人们纷纷聚集在云门寺。他们心中都有一事未明:如何才能真正“明心见性”?

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修行者都曾困惑过。无论是年轻的僧人,还是经历了多年修行的老僧,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充满了疑虑。



在这一天,虚云大师打破了往日的沉默。面对这群迫切求法的僧人,他并没有像平时一样耐心地解答个别问题,而是突然开口,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你们每天都在用心,但可曾见过自己的心?”

这个简单却深刻的问题顿时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思考。每一个僧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每天修行,诵经参禅,心中无数的念头涌动,但从未停下来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心。

此时,虚云大师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他似乎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接着,他讲述了一个禅宗故事:“当年达摩祖师为何要面壁九年?”这句话让在场的僧人们神情一震。

达摩祖师的面壁九年,是禅宗历史上的经典故事。大师提起这个故事并非没有缘由,他继续说道:“达摩祖师面壁,是为了等待一个真正求法的人,慧可大师为了求法,断臂立雪,终于得到了祖师的开示。”

大师停顿了片刻,看着在场的每一位僧人:“它告诉我们,求法需要决心,但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再大的决心也无济于事。”



此言一出,几位僧人忍不住开口问道:“那正确的方向是什么呢?”

虚云大师并没有立刻作答,而是继续说:“你们每天修行,却从未想过一个问题,你们真正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吗?”

他的话语如同一阵风,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田,让他们瞬间警觉。大家都开始意识到,所谓的“明心见性”,是不是一直在外面寻找,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所在。

大师接着举了一个例子:“有些人说,‘心在胸中’,有些人说,‘心在全身’,还有人说,‘心无处不在’。

这些说法都对,但都不究竟。为什么?因为你们都在外面找心。”话音落下,场中的气氛变得凝重,每个人都在深思这个看似简单却深奥的问题。

就在大家沉默之际,一位年长的僧人似乎有所领悟,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低声问道:“大师的意思是,我们一直在错误的地方找心?

虚云大师微微点头,面带慈祥的微笑:“正是如此。你们就像一个戴着眼镜的人,到处寻找眼镜,眼镜就在你们的眼前,但你们却始终找不到。”

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他们开始意识到,明心见性并非去外界寻找某种神秘的法门,而是要通过内心的反观,发现自己的本心。



正当众人还在回味大师的话时,一个年轻的僧人急切地问:“大师,那我们如何真正见到自己的本心呢?”

虚云大师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有一次,我在峨眉山闭关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着火了’的声音,我立刻冲出去查看,结果只是虚惊一场。但就在那个瞬间,我恍若大悟。”

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让在场的僧人们感到困惑:“大师,这与明心见性有何关系?”

虚云大师看着他们,目光锐利:“那个听到声音,准备起身查看的人,就是你们要找的本心。”

在场的僧人们沉默了,许多人已恍若有所悟,但也有一些人依旧带着疑问。

就在此时,一位年长的僧人忽然站了起来,声音颤抖:“大师,求请您将这真言,传授给我们。我们心中所有的疑惑,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虚云大师身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期待。虚云大师轻轻地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终于,他缓缓开口:“这个真言其实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便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